亚洲冠军關慧敏是怎样炼成的?(一)

7月27日,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学生關慧敏,在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荣获亚洲冠军!入围全球5强!

關慧敏,只是亚院大一学生,首次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竟然斩获亚洲冠军,这难道不是偶然吗?

诚然,我们承认有偶然性。但是,自2009年参加“汉语桥”中文比赛,在印尼赛区总决赛中,亚院连续10年夺冠,夺得10个华裔冠军、2个非华裔冠军;去年柳添贵赢得第十六届“汉语桥”亚洲二等奖,今年關慧敏夺得第十七届“汉语桥”亚洲冠军。这些直观的数字,这些骄人的成绩,难道是“偶然”二字就能够解释的吗?

一切的偶然都蕴含着必然!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亚院大一女孩關慧敏夺冠的必然性。

一、苏北浓郁的华文教育氛围

印尼华文教育发展迅猛,而苏北可谓华文教育的先驱和基地。

2001年4月,苏北开创了印尼教育史上华文教育的新纪元——中国首次派遣的培训华文教师的汉语专家团莅临苏北,培训了大批的印尼本土华文教师。2004年以来,中国派出了多批志愿者华文教师到苏北省任教。现在,苏北有68所三语学校教授华文。

而苏北首府棉兰,华语无处不在。在超市,懂汉语的华裔总是主动为我们介绍商品;在游泳馆,懂汉语的华裔总是热心帮我们打车;在阿士顿酒店,流畅的汉语总能响彻大厅。

(一)热爱印尼,献身华文教育

苏北华文教育能走在印尼前列,苏北大批热心教育与慈善的华人社团功不可没。在苏北省140多家华社团体中,苏北华社慈善与教育联谊会(苏北华联)尤为突出。

苏北华联成立于2007年,始终秉持创会宗旨“发展社会慈善与教育事业,始终不忘以维护印尼民族统一和团结为前提,保留印尼华族对中华文化和民间风俗的尊崇”。2008年,苏北华联创办了非盈利性质的、印尼唯一的一所华文本科院校——亚洲国际友好学院;2011年,苏北华联的伙伴崇文三语学校复校;2018年7月16日,棉中关闭52年后,棉中中小学开学。

在发展华文教育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忧国忧民、热爱华文的华裔。

其中,华联理事长苏用发先生居功甚伟。

他说:“社会的进步,要靠文化教育支撑!华文是印尼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尼文化若失去有五千年历史的优秀中国文化,是重大损失。苏北是华文教育的一块基地,要好好守护这块基地。我们有义务推动印尼的华文教育,发展印尼的经济,促进印尼的社会进步!”

为此,苏先生出钱出力,殚精竭虑。2017年,苏先生不幸因病住院,而棉中正处于筹建的关键阶段。许多人说棉中建不成了!在病床上,苏先生插着管子,不能说话,生命垂危,但他还是拿起笔,颤巍巍地写下:“我没事,棉中一定要办!棉中不办好,我一定不会闭上眼睛!”病中,苏先生花巨资买下棉中地皮!在众人的怀疑中,苏先生意志坚定,信心百倍,带领热心教育的苏北华裔和社会各界,用10个月时间,完成了学校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教师招聘、学生招收等一系列工作,创造了似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迹!7月16日,棉中中小学已顺利开学,迎来了560名新生!

苏先生不仅为中小学华文教育呕心沥血,而且心系华文高等教育。16日,刚忙完棉中开学典礼,满身疲惫的苏先生又出现在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在苏先生的牵头下,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与印尼三语学校协会、印尼华文教育联合总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开通了高中-大学华文教育直通车,书写了印尼华文教育新的篇章。苏先生希望:“此合作能让亚院实现两个转变:由区域性大学转变为全国性大学,由为苏北培养华文教师转变为为印尼提供华文教师。要把亚院打造成印尼华文教育的最高学府!”

热爱印尼、献身华文教育的人还有很多。

關慧敏说:“苏北华联副理事长廖章然先生是我汉语学习生涯中的贵人。”廖先生不仅热情地引导她走进了书法的殿堂,而且多次耐心地激励她参加“汉语桥”比赛:“‘汉语桥’是文化之桥。通过参赛,选手可以加深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理解,激发汉语学习的热情,挖掘学习文化、艺术的能力,提升运用汉语的水平。”作为她工作上的直接领导,廖先生竟然鼓励她参加“汉语桥”,甚至为此提供时间上的方便,她真的很感动,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廖先生的希望。”

苏北华联副理事长(右三)率团去机场迎接凯旋而归的關慧敏(中)

献身华文工作数十年的黄世平先生,念念不忘华文教育。2006年,已经60多岁,他毅然投身崇文补习学校的华文教育;他告诫女儿,要从小对孩子讲普通话。所以几个外孙出生后,他女儿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现在,外孙没上小学,已能用华文交流了。黄先生说:“甘做小草,献身华文。”

(二)悲悯苍生,创办贫民教育

苏北华裔不仅忧国——以华文教育推动印尼发展,而且忧民——悲悯苍生,创办贫民教育。

2008年,苏北华联创办了以为贫困子弟提供读书机会和推广华文教育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印尼唯一的一所华文本科院校——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每遇亚院财政入不敷出的时候,苏先生都欣然自掏腰包,无偿地填上!曾有人说苏先生傻,建议提高学费。苏先生断然拒绝:“若提高学费,就会将许多贫困子弟阻挡于高等教育的门外,剥夺了他们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不仅有害于学生、家庭的收入,而且有损于印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落实以教育为贫困者造血的思想,苏北华联积极邀请到多个华社团体、公司和爱心人士,成为“苏北华联”助学金伙伴,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优先且大量给选读师范方向的学生发放助学金。正因为这样,尽管父母收入不高,關慧敏和姐姐还是未被大学拒之门外,有机会就读亚院华文系。

崇文三语学校和刚成立的棉中中小学,也是非营利性的学校,以低廉的学费和优质的教学,让贫困学生也享受到优良的教育,争取让中华文化成为印尼多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亲近教师,温暖如一家人

这些老者不仅献身教育,关心贫困子弟,而且亲近教师,待教师温暖如一家人。中国教师来到亚院,没有背井离乡之感,倒有一种家的温馨。

8月12日,华联苏先生为亚院中国教师举行欢送晚宴,宴请亚院中国教师和本地老师。洪华强理事微笑着与我亲切握手。他的手宽厚有力,让我感到他的热情和温暖。洪先生说:“程老师,光盘已经做好。在水萍老师那里,可以找她领。”没想到我随口说的一个要求,已经过了快一个月,洪先生竟然还放在心上,一见面马上提起。我心中油然感到温暖。宴会上,苏先生说,邀请这10年所有来亚院的中国教师,春节前10天左右,来参加亚院十周年庆典,将为中国教师买好机票、安排住宿,庆典后去多巴湖游玩,之后直接送机场。苏先生不忘曾为亚院华文教育做出贡献的人,而且细心周到。这令在场的中国教师很感动。华联其他领导也与教师们亲切交谈,其乐融融。

苏北华联理事长苏用发(中)为亚院中国教师举行欢送晚宴,宴请亚院中国教师和本地老师。

8月22日,华联副理事长洪先生宴请亚院老师。印尼版的水果沙拉,蘸上拌有红糖的花生酱,别有风味。伴有小虾的炸茄子、雪斑鱼、印尼豆腐等,都是我们这些中国老师从未见过的美食。民间小吃有特色、好味道。洪先生还不断给我们的盘里添虾加鱼。饭后,洪先生带领大家办公室中做客。观盆景,品铁观音,讲茶艺,赏石头,喝咖啡,让我们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增长见识。洪先生还亲自向大家展示了选咖啡豆、烘焙咖啡豆、磨咖啡豆、冲咖啡的全过程,详细讲述了烘焙咖啡的经验和奥秘,让我们大开眼界。洪先生的雅好和博学令人折服。临别前,洪先生送咖啡和《菜根谭》作为纪念。整个过程,超过5小时,年过六旬的洪先生一直忙碌不停,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耐心细致。

华联副理事长洪华强(中)宴请亚院老师并送上咖啡。

曾经,雅加达的学校花高薪聘请院长助理吴璨光、黄瑜茜等老师,但他们都果断拒绝了,因为华联、亚院已与他们亲如一家,在哪儿都不如在亚院这个“家”好。

苏北华裔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发展华文教育,造就了苏北华文教育这片热土,营造了浓郁的华文教育氛围,孕育了大批熟练运用汉语的人才。华文的种子已在苏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關慧敏、柳添贵,只是苏北华文教育累累硕果中的沉甸甸的一枚!

(亚院程继兵  供稿)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