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5岁,总体而言,健康状况尚可,在同龄人中算是佼佼者;但毕竟已是耄耋之年,还是不免常有小毛病出现,会感到这里不适,那里不妥。在求医诊治之时,不知怎么的,脑子里总会出现上代印尼华人仁医名医柯全寿的大名。他的长女柯兰仪,是我中学的同学,她高中毕业后回中国求学,也读医,就读于湖南长沙医学院,即解放前著名的湘雅医学院。学成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来港,考取本港开诊行医证书,可惜开业不久即因病长辞人世。父女两代均为良医名医,堪称佳话。
下面,想简介一些柯全寿的史料事迹:
柯全寿于1893年出生于印尼爪哇的沙拉迪加,祖籍福建海澄县三都东屿村(今厦门海沧东屿村),1920年,毕业于阿姆斯特丹莱登大学医学系。回巴达维亚后,在中央医院和巴斯德细菌学院工作。1922年开设私人诊所。1924年底,在友人洪渊源等支持下创办养生院,工作重点为妇幼保健医疗事业。1932年,建立养生院新院。1940年,建立分院“同善堂”,收治年老多病的贫侨。1948年3月,因病逝世。
柯全寿生前除了全力主持养生院的院务,还情系华夏。1931年湖北发生大水灾时,他组织人力、药品奔赴武汉抗洪第一线。1934年,柯全寿前往南京出席远东热带医学会议。在会上他作了题为《铅毒与华侨儿童》的科研报告,通过数据事例说明华侨幼婴所用爽身粉含有过量铅毒,导致不少幼婴儿童死亡。他与同行们交流了医疗方面的经验。此外,他也热情地接待和培训前来雅加达学习的中国医生,传授他们养生院创造的戒毒治疗法,以便他们日后能更好地救治中国的“瘾君子”。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柯全寿立即投入到海外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去。 柯全寿先后组织了四批医疗队,每批十多人。他们在抗日前线救死扶伤,受到中国红十字会的称赞。柯全寿还和洪渊源、司徒赞等侨领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进行募捐和购买急救药品和救护车。他还与宋庆龄联系,曾把药品直接送给八路军和新四军。
柯全寿非常热爱美丽富饶的印尼,他生于斯长于斯,十分同情在荷兰殖民统治下遭受深重灾难的印尼人民。 当地华侨华人也常常受到荷兰政府当局的种族歧视和粗暴对待。
柯全寿本人就经历过被歧视的遭遇。有一次他和荷兰妻子一同前往游泳池,不料管理人员只允许他的荷兰太太进去,柯全寿则因是华裔而被拒之门外。这一次种族歧视的打击使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不久,他终于与荷兰太太离异。后来他向华校女教师李梅学习华文,并结为夫妻,育有一男三女,长女兰仪就是我的中学同学。
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后,柯全寿因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被关进西冷华侨集中营。半年后被转移到万隆郊外的芝马圩国际集中营。其中已关押33个国家的外交人员、商人、学者等9500余人。后来又增加从西冷集中营转来的柯全寿等542名爱国华侨。很多人备受酷刑折磨而死。柯全寿在条件十分恶劣的集中营内,仍然坚持救死扶伤,为许多难友治病,并设法弄到一些药品,挽救垂危的难友。日本投降后,幸存者于1945年8月27日获释。
柯全寿一贯反对殖民主义、支持印尼的独立运动。
1945年9月荷兰军队卷土重来,已宣告独立的印尼人民被迫奋起进行抗荷独立战争。柯全寿及时成立养生院红十字会,并成为国际红十字会的临时代理机构。他以此机构领取,运送和分发药品给各地的印尼游击队和民众。同时他也组建筹款委员会,每月将数万盾捐款、药品和衣物送给印尼红十字会转给印尼军民。
柯全寿也亲自研究防治一些疑难怪病,例如发现婴儿染上惊风症,是因为敷用一种含铅量甚高的爽身粉,或者服用了含有铅毒的朱砂。后由政府禁售此类爽身粉和禁服朱砂,从而挽救了无数婴儿的生命。他还摸索创立戒毒治疗法,治好一批吸食鸦片的吸毒者。
1948年3月9日柯全寿乘车到万丹地区视察红十字会工作,后又赶回雅加达接待荷兰医生团,次晨又匆忙赶到养生院查看病人情况,接连数日马不停蹄地奔波、忘我工作。终于因操劳过度,昏倒在地,不幸于3月14日病逝。首都雅加达的各界人士和居民组成绵延数里的殡葬队伍,沉痛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其时,我已经14岁,是初中一年纪学生,看到了那真情悲痛的送葬行列,留下难忘的印象。
随后在养生院前面竖立了柯全寿半身铜像的纪念碑。碑文用中印尼两种文字刻写着:“……他把一生献给病人,特别是一贫如洗的病人,并且引导和带动同仁们投入这个服务事业。”
1965年6月1日养生院更名为胡沙达医院。1971年6月25日被雅加达市政府列为雅加达中心区第三公共医院。但上年纪的当地人仍习惯称他为“养生院”。
我读高中阶段,时常与其他同学在兰仪位于孟加勿舌的家中做功课,复习,切磋琢磨,促进了学友深情。
柯医生的夫人李梅女士,二战后积极投入当地侨团工作,继承柯医生遗志,关爱妇幼,曾任中华妇女协会主席。我与她曾在中华侨团总会同为理事共事多年,她时时关心后辈,奖掖后进。李梅1958年回中国定居,曾任中侨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侨联副主席等职。1987年病逝。
柯全寿离开人世已有71年,但是他的英名已经长留在中印史册中,长留在人间。
文/千仞(印尼归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