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一致致力减排甲烷 学者:双方在国际政策领域仍有共同责任和利益
中美新能源贸易争端持续加剧,却在致力减少甲烷排放上达成一致。受访学者认为,双方
分歧众多仍能实现实质性合作,反映两国在某些国际政策领域有着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并
寻求在美国可能发生政权更迭前,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机制。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星期四(5月9日)结束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
德斯塔(John Podesta)在华盛顿举行的两天会议。这是两人今年1月分别接替解振华和克
里担任中美气候变化大使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交流。
地球最常见的温室气体虽然是二氧化碳,但主要排放来自能源开采和农业的甲烷,它造成
的气候暖化效应其实比二氧化碳更强。中美都是全球最大甲烷排放国之一。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双方计划在今年11月于阿塞拜疆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期间,举办第二届“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并将于5月29日至30日在美国加州
举办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
据彭博社报道,波德斯塔星期五(5月10日)向媒体形容,双方进行“深入”和“实质性”的
讨论。
他说:“我们必须控制好气候问题,没有比美国和中国更重要的国家来引领我们前进。即
使激烈的竞争已成为两国关系的特征,我们有义务跟我们的国民和世界人民进行沟通和协
作,以应对气候危机。”
美国国务院星期五发布声明说,两国承诺就部署减排技术、建立或完善各自甲烷监测报告与核查(MRV)体系和标准
,以及围绕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测量和减排方案,开展双边合作和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