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
我不相信脸龎的暗
多少光年变形的亮
只相信背光摄像
窃取地表的密码
在拍照的时候
一隻精灵的怪兽
抢走所有的光芒
在暗角静静吸吮
犹如置身胚胎
再生的脊椎精华
(2024年4月7日梅多公寓)
显现
那人从陈旧皮箱取出军刀
挥舞闪亮的锋芒指向西方
是黑是白皆因错过
是蓝是绿皆因闪躲
(2024年4月9日梅多公寓)
精髓
抽取地下井水的马达
将日月精华散泼草原
如果能辨识绿地周边土壤
广阔天空的阵云必降甘露
(2024年4月10日梅多公寓)
李宗舜(马来西亚)
—————————— ——————–
逃亡路上(25)
我們老了
回头望南越沦陷已近半世纪 , 我们老了。
生逢乱世 , 我们和越战一起成长 , 历尽战争的苍桑和逃兵的恐惧。
南越易帜 , 为求自由而出海逃亡 , 差点葬身鱼腹而成公海亡魂。
五十年了 , 人面固已全非 , 景物也非依旧。
历史的洪流改变了一切。当年的是 , 今日为非 ; 昨天的非 , 明日为是。滚滚红尘 , 难辨是与非。
不堪回首话当年 , 那面三划旗已被金星红旗取代。“耀汉”已夷为平地 , 改建高楼大厦; 母校“鸣远高级中学”摇身一变成为“胡志明经济大学”。
母校在“红”流中消失了 , 那些同窗共砚校园追逐的时光仍深深烙印在记忆中。
时间那里去了 ? 谁不奢想回去那些年两小无猜躲寻跳蹦的岁月 ? 时光何曾会倒流?
白发、皱纹、腰围都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跡。
当年抗拒命运 , 如今屈服命运。狂澜已无力挽 , 呼声发出后, 回响竟是奢求。
我已尽了力 , 是非成败对错得失已成过眼云烟 , 一切会随风消逝。包容和放下, 珍重倒数的时间。
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 笑看风云过 !
老了 ! 为我们自己而活着。
我们这一代开始老了 , 很多人已退休 , 不少人仍在衝刺。或者只可认同绝大部份人所说的, 千辛万苦来到这里只为下一代的将来 ! (待续)
黃应泉 (加拿大)
————————————————————————————– —————————— ——–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 出席印华作协25周年有感
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和满怀的期待,第二次来到印尼首府雅加达。遥 记2001年我第一次踏上印尼的国土, 当时正是印尼华语广播电台开始重新播放的时刻, 我有幸和友人参与其盛。这次,我们夫妇更有幸代表文艺协会, 与诗人寒川伉俪一同出席印华25周年纪念活动。
我们在庆典的两天前抵达雅加达,下榻于寒川夫人亲人的酒店, 到附近的市场及唐人街参观。我们也趁此行, 拜访半个世纪前的南大同学,他乡遇故知,老同学的热情款待, 把酒言欢畅叙同窗情。
印华作协于7月27日设欢迎宴接待来自海内外各地的嘉宾。 我们当天11点30分左右抵达会场,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就绪, 柜台前的各项工作人员也都到位, 等待印尼各地分会的代表和东盟其他国家的代表前来。到了会场, 顺利注册、领取名牌、团服,还有美味的糕点及热茶。稍息片刻, 印华文友就带我们到酒店的餐厅吃午餐。印尼文友的细心体贴, 热情接待,让我们宾至如归,好不暖心。他们是多么的用心啊! 特别是碧珍,脚扭伤了,仍一拐一拐地忙着接待文友,不曾休息。 她的服务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动。
高龄的 钟俊逸步履蹒跚,在夫人的陪同下艰辛地一步一步地走来, 令我肃然起敬。我们虽是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 不其然和他亲切聊了起来。谈及华文在苏哈多几十年的禁封下, 如何又能蓬勃发展。他说:只要种子在,我们可以冬眠, 只要把根留住,总会有心人把它传承下去。 1998年苏哈多一下台,当时印尼唯一的华文日报, 即刻在苏北棉兰创办分报,把文艺传承下来。春江水暖鸭先知! 文坛前辈时时刻刻都在等待这一刻的到来,他们抓紧机会、 马上投入战斗,印华作协也在这时成立。
午餐后趁休息时间, 我们和寒川伉俪及菲律宾作协会长东晓一起到附近的商场走走。 由于人生路不熟,开口问路,一位热心的中年妇女一路带着我们左转 右拐,过天桥进入商场,她还接受我们的邀请,一起合照留影, 印尼人的热情淳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
傍晚我们到楼下大堂集合, 等候工作人员安排我们乘小车去晚宴的地点。一走人会场, 看到整个会场的气氛、布置,带有浓浓的文艺气息的氛围。 当晚是自由入座,我们非常荣幸地与泰国作协杨玲副会长、 泰国范军教授伉俪及可爱的孩子、 砂拉越美里文协会长许敬平老师同桌,大家交谈甚欢, 虽是初次见面,却像是多年的老友无所不谈。 后来昕宇传媒的韩昕余和霞姐也前来同桌, 她们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忙着为大会录影拍摄。
大家入场就坐后,大会司仪安排各地代表到台前致贺词,拍集体照。 印华作协总会长袁霓在致辞时回顾过去25年, 已经有超过两百多位作家往生了,令人不禁感慨。 不过他们都在印华文坛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晚宴上还有赠书环节,寒川老师和韩昕余献上新出版的作品, 我们则代表新加坡文艺协会献上协会出版的《多彩亚细安》 及个人的著作予印华作协作为贺礼。
7月28日早上是大型的座谈会,分别由6位作家学者讲述有关印华 文坛的发展与展望:香港著名作家东瑞主讲:“风雨同舟,驰骋虎山 ”,印尼西加学者许志老师主讲”穿越时空的对唱“, 新加坡诗人寒川主讲上世纪70年代三位印华作家”柔密欧.郑、 黄东平和茜茜丽亚的事迹,以及他支持印华作协的惊险经历。“共同 希望语言学院”董事长陈慧珍老师主讲有关西加青年写作近况和语言 学院的发展。新加坡学者陈剑主讲“诗歌的过去与未来“。 印华作协苏北分会主席林来荣先生主讲“孙中山先生在印尼“。
寒川讲述多年来冒险从新加坡携带华文刊物到印尼, 充分体现出为发扬华文文艺的使命感及勇者无惧的大无畏精神, 令人感佩!陈慧珍董事长的发言令人震撼, 她本身读到小学四年级华校就被关闭,但仍坚持母语的学习。 陈董事长后来在中国暨南大学华文教育专业本科班毕业, 接着考获中国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专业硕士文凭。 几十年后因缘巧合,她抓紧时机,只争朝夕,身体力行, 用行动完成了伟大的创举,建立起华文大学“共同希望语言学院”, 令人由衷敬佩赞叹,这也是印华未来的“希望!”
陈董事长不但自己在西加开办华文大学,大量培养华文人才与师资, 以便日后在印尼各地推广华文教育,就像当年陈六使先生创办南洋大 学,为新马甚至其他地区提供华文老师一样, 而且还非常积极推动文学创作,培养未来的写作人才。她说, 为了鼓励同学们写作,老师又要增加工作,她主动为老师提供津贴。 另外,她们也通过举办各种华文文体的创作, 以鼓励学生和年轻的作家积极写作。陈校长虽个子不大, 但她的发言,句句紧扣着我们的心弦。
印华作协苏北分会会长林来荣是最后一个发言,时间虽短促和紧迫, 但他的发言激励人心。 在演讲中提到苏北早年的书报社的成立和活动, 虽然在苏北各个偏远地区只有几个人,可是这些都是火种, 都在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在苏北这么艰苦的环境下, 竟然有这么多的火种,能够在条件许可下,星火燎原, 这简直就是整个印华文学发展和作家心路历程的缩影。 在苏北偏远地区,尽管只有少数几个人,他们也成立书报社, 成立私塾,让孩子们可以学习华文。林会长言简意骇, 先辈们的坚持,坚韧不拔,不为什么, 只是要把中华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这令我想起我的家乡马来西亚彭亨直凉也是如此, 我的小学老师告诉我们,1940年他们住在树胶芭时, 也是在一间小庙里,通过私塾学习三字经,从而打好华文基础。
主讲嘉宾们的演说,回顾历史也好,放眼未来也罢,甚至千年对话, 台下的听众大家都神情凝重肃穆,屏息专注倾听。印华文学发展的历 史是崎岖不平的,悲壮的,但希望的曙光已在前方。 印华作家华社前仆后继,为保护与传承中华文化, 发扬民族教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令大家敬仰, 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二十五周年庆典晚宴上, 首先放映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舞狮表演的短片,具有浓厚的仪式感, 充分展现了华族传统文化舞狮的活力和魅力。 印华作协合唱团演唱的印尼民歌、 个人歌唱表演以及民族舞蹈都散发异彩,赢得热烈的掌声。 印华作协在晚会上特表扬12位作家的杰出贡献, 颁发印华作协贡献奖,他们是来自新加坡的寒川、香港的东瑞、 印尼的李卓辉、辛一舟、许鸿刚、高鹰、袁霓、石秀、莎萍、 钟俊逸、松华、文苗等。 袁霓会长致辞时给予各获奖者高度的表彰与感激。
这次出席的活动,由于大家都住同一间酒店, 活动时大家都一起参与, 因此有更多机会和印尼各地的文坛前辈接触交流, 进一步了解印尼华文文坛的情况,这无疑令我们大开眼界, 收获满满。我们在交谈间知道林木荣老师喜欢歌唱, 原来几年前在马来西亚坤成独中举办“唱响一带一路”合唱大赛, 我们还同台参加大赛呢!真是有缘啊!用餐时, 几位女作家非常谦虚地和我们分享她们创作的心路历程。 由于她们几乎没有接受正规的华文教育,都是一步一脚印, 在先辈作家的指导下开始创作。 她们开始时都不敢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作家。正因为如此, 袁霓总会长解释,印华作协的名称是“印尼华文写作人协会”。 不过文友们非常发奋,只争朝夕,在先辈作家的指导下, 我手写我口,日积月累地完成一篇又一篇的佳作,终于成为作家。 有些作家甚至利用自己下班后帮忙老作家打字, 帮人更是帮自己提升写作水平和汲取养分,可谓一石二鸟。 在艰难的情况下,报馆仍办各种文艺副刊、各地的家长、 老师们也鼓励孩子学习华文华语。当年的社团法令规定, 不能五个人集会,因此一个补习老师一次只能教导四个孩子, 家长还要分开时段,把孩子送到老师那里, 然后还要有一个家长轮流放哨, 以避开警察的视线和当局的各种骚扰。
印华作协浴火重生,25周年庆典圆满举行,前辈作家们的付出, 各地领导的团结一致,年轻写作人的好学不倦, 华社的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为了让与会者宾至如归, 作协成员还发动了家人孩子们年轻的一代担任接待, 接送的服务工作,上下一心,精诚团结,众志成城, 难能可贵的团队精神,令大家深受感动与启迪。
在此祝贺印华作协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林南进(新加坡)
印华作协总会长袁霓与新加坡代表团合影。
新加坡文艺协会副会长林南进、秘书严文珍赠送书刊给印华作协
—————————— —————————— —————————— ——–
印华作协颁授印华文坛贡献奖
—————————— —————————— ——
文友一家亲。左起:马来西亚晨露、林玉蓉,许敬平、新加坡林南进
—————————— —————————— —————————— —————————— —————————— ——
和印华各地文友共进午餐, 谈文论艺, 其乐融融
——————————
碧珍(前排左四)脚扭伤了,仍一拐一拐地忙着接待文友,
——————————
印华作协成员还发动了年轻的一代担任接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