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更换会徽“去阿拉伯化”
(北京讯)中国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开会期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更换了微信公众
号会徽,这种去阿拉伯化的做法与北京大力推进宗教中国化有关。
港媒《星岛日报》周一报导,随著中国大力推进宗教中国化,当中伊斯兰教中国化是
重中之重。中国穆斯林大概有2000多万,主要聚居区在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和云
南。
近年,官方主要整治一些领域“清真”概念泛化,以及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去阿拉伯化
”、“去沙地化”,要求宗教建筑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两会期间,传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微信公众号标识已经更换。比较之下,原来中
国伊协会徽是绿色,阿拉伯色彩浓厚,并且附有英文名称;新的会徽则改为蓝色,更
加简化,没有英文名称,宗教色彩淡化,同时体现国家主体性。
中国云南省大理西门清真寺是大理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当
地伊斯兰信众参加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外大门是伊斯兰清真寺风格,里面的大殿
是典型中国古建筑构造。(图取自微博)
重新译注经典防极端主义
《可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源性经典,重新译注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举措。经
过4年多的努力,《可兰经节选简注》(中文版)于去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并于去年
10月召开出版座谈会,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陈瑞峰出席。
会议认为,该书的出版发行必将推动中国伊斯兰教中国化走深走实。要加强教职人员
培训,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和把握《简注》的内容,把《简注》作为伊斯兰教经学院的
指定教材。
中国伊协会长会长杨发明指出,这一中国化解经成果,引领中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
斯林群众坚守正信、坚持正行,远离偏激、抵制极端。
宁夏多地已开始没收旧版《可兰经》
据悉,宁夏等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没收旧版《可兰经》,并分发《简注》。
去年12月,云南玉溪大营清真寺阿訇(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马存光、马玉巍父子,就
是因为讲解旧《可兰经》,被指“非法讲经”而被警方带走,从而引发大批信众抗议。
在中国唐宋时期,清真寺建筑风格保留了较多的阿拉伯和波斯特色。元朝时期,伊斯
兰教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穆斯林群体逐渐扩大。这一时期的清真寺开始融入中国传统
建筑风格。
清真寺风格元明时期开始中国化
明朝时期,清真寺的中国化趋势更加明显。许多清真寺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
形式,例如四合院布局、斗拱结构、琉璃瓦屋顶等。
清朝时期,清真寺的中国化风格更加成熟,建筑形式更加多样化,既有传统的中式风
格,也有结合伊斯兰元素的创新设计。
20世纪以来,随著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交流增加,以及中国穆斯林对全球伊斯兰
文化的认同感增强,造成部分新建的清真寺开始采用阿拉伯化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