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隆迪接受三指之礼

非洲赤道附近有一个被称为“非洲心脏”的国家,这里山峦叠翠,草木繁茂,这就是布隆迪
。布隆迪没有林立的高楼,少有都市喧嚣,别有一种沉静的庄严。
隆重的敬意之礼
当第一缕晨光洒在首都布琼布拉城边的坦噶尼喀湖上,山影渐明,鸟鸣清脆。街道旁,早
起的行人正缓步而行,小贩摊前摆着香蕉、鳄梨(牛油果)和咖啡豆等,空气中弥漫着泥
土与果香混合的清新气息。水果摊主笑着向《环球时报》记者举起右手,伸出食指、中指
和无名指3根手指,对记者表示尊重和致意。
记者后来了解到,原来这不是简单的打招呼和致敬,而是带着象征意义的仪式感。3根手
指,在布隆迪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分别代表“团结、劳动和进步”,是这个国家的座右铭,
是布隆迪国徽上的格言。布隆迪人将这3个词揉进生活与信仰。举起3根手指,意味着对他
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信念的提醒。
当地媒体曾撰文说,“三指之礼”是文明的折射。在布隆迪,它是信仰的形状,是礼貌的外
在表现,是沉默中的诗意。记者在当地采访深有此感。
大鼓敲出非洲心跳

在很多非洲国家,鼓是一种语言,一种载体,一种超越文字的声音文化。在布隆迪,大鼓
是国家的象征和历史的回响。
布隆迪中部的吉烁拉,一片绿意盎然的丘陵被誉为“大鼓的故乡”。在当地语言中,大鼓被
称为“Ingoma”,它不仅是乐器,更是一种象征。制作Ingoma的大鼓,需选用一种名为
“Umuvugangoma”的树。匠人先将树干掏空,制成鼓身,再以树枝为架,以支撑鼓体、固
定鼓皮。鼓面则选用公牛皮,经火燎炙烤、烈日曝晒,历经多道工序,方能成就一面优质
大鼓。
当地朋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鼓体如女性身体,内架为襁褓中的婴儿——这是对女性
生育力的礼赞,象征着大地母亲孕育万物的伟大力量。
布隆迪大鼓并不轻易敲响,节庆时或重要场合的仪式上,鼓手们肩扛大鼓,身披与国旗颜
色相同的红白绿三色长袍,整齐地列队入场,脚步如鼓点,气势如奔雷。鼓手们或跳跃翻
腾,或齐声高呼,在激昂与肃穆间鼓声大作。
在布隆迪人的传统观念中,鼓声能告慰祖先、祈求雨水、驱除邪恶,是人与天地交流的重
要媒介。也正因如此,大鼓又叫“圣鼓”,非重要场合不得敲击,鼓手必须家世清白、技艺
高超,方可传承此道。2014年,布隆迪大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诗称:“布隆迪大鼓,是一颗跳动的心脏,敲响了这个国家乃至非洲大陆的灵魂。”
献上最后一根香蕉
布隆迪的山村,傍晚夕阳染红天际,炊烟袅袅,香蕉树的影子在泥墙上摇曳。家里的女主
人用陶罐煮木薯糊,邻居带着自家酿的香蕉啤酒笑着走来……布隆迪人常说:“远亲不如
近邻。”这不只是谚语,更是每天生活的真实写照。
布隆迪人注重邻里关系,邻居不仅是守望者,也是亲人。走进村庄问路,他们会放下锄头
,走几里地为你引路;你若误入婚礼,哪怕素未谋面,也能获邀饮上一杯香蕉酒;孩子若
顽皮闯祸,邻居有权管教,父母不仅不生气,还会道谢……人情网在这里不是负担,而是
一种天然的温暖。
年节时,人们互赠礼物,布隆迪人喜欢当着面打开礼物,佩戴它或者陈设它,以此表达由
衷的喜悦和感激。
在布隆迪,待客之道几近极致。当地出版的旅游书上说:“布隆迪人愿为你捧出最后一根
香蕉。”这并非夸张,而是他们愿意分享最后的食物,只为让客人感到温暖。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