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举办市长国际咨询会议

问计创新名城建设

【环球网讯】   9月8日,南京市举办主题为“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聚集高地”的“2018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问计海内外专家学者。南京市市长蓝绍敏抛出创新名城建设“五问”,并与专家学者互动交流,共商创新良策。

在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当下,南京市近年来启动了“121”战略,“1”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2”是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中心,“1”则是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把创新名城建设提高到城市定位的高度。

蓝绍敏抛出“如何打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如何更好地推动创新资源持续集聚”“如何实现深度的跨界融合创新”“如何更好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如何使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更具竞争力”的“五问”,以及十余个具体问题,供参与者探讨。

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建议,应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不是政府决定企业做什么,政府要做的是通过政策分担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与风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坚持自主创新的方向,因为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对于能用市场、资本换来的关键技术,也可以高效引入。

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陈清泰提出,创新型城市的要义是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重新定位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尊重企业家的首创精神,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重视中小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产学研结合,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结合。地方政府需要摒弃“大企业崇拜”的作风,需要将活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视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

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从自己多年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经验出发,提出“基础研究”与“顶尖人才引进”对于创新的底层基础及支持性作用。“中国太过重视商业模式创新,这极易被复制。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尖端科研和核心技术依赖顶尖人才,而吸引人才、进行创新城市建设,依赖的是创新文化”。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说,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将发挥1+1大于2的作用。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南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要用好金融与科技的力量,而在这两方面南京均有一定的优势。马蔚华建议南京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积极营造支持产业创新发展的金融环境;千方百计提高科技创新转化效率;努力打造金融科技高地;想尽一切办法留住人才。

“创新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推动力,也是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方面。中美商会正致力于通过全球合作促进创新。”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兼理事会主席蔡瑞德(William Zarit)说。

此外,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铁、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爱尔兰驻华大使李修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煜波、IBM全球副总裁周忆、德勤中国资深合伙人刘明华等多位专家从技术、人才、资本等多角度为南京的创新发展打开视野和思路。(完)

Comments (0)
Ad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