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情  (2024.11.29)  第4期

鳢肠与蝶的含情脈脈
蓝茵(台湾)
          毛毛细雨中,走进一处小学的校园,看见学生的蔬菜园地,忽然小小的蝶影殷勤访花,数只小灰蝶争相停栖,捕捉蝶影之后,才发现灰蝶寻觅的是鳢肠娇小的白花,我家大嫂的田梗也常见它的踪迹,引起我对鳢肠的兴趣,我喜欢的李时珍《本草网目》记载: 鳢,乌鱼也,其肠亦乌,此草柔茎,断之有墨汁出,故名,俗呼墨菜是也,细实如莲房状,故得莲名。
        一般而言,菊科植物的种子,多半长着冠毛,喜爱随着风儿去旅行,但是鳢肠的黑色瘦果却没有冠毛,却喜欢跟着水流飘游各地,再找个好地方落地生根,这也是鳢肠独特的生态特征。
        鳢肠的铁粉,据生态学者的调查发现,追逐它来访花的除了冲绳小灰蝶,还有纹白蝶,现场那一区种植了芋头、九层塔、秋葵、空心菜,九层塔都已结成种子,只有一旁的鳢肠还盛开着小小的白花,吸引了数只的冲绳,快乐的围绕飞舞,细雨轻飘,也阻挡不了牠们的热情。
        我找到一首,沈光文先生的诗,描写了鳢肠草三百多年前的台南善化,一个平埔西拉雅族的村落外,他看着一群 番妇背着藤篮,一起外出要为了生计去工作,她们一路谈笑间走来,漂亮的发饰插满了各色鲜艳的花儿,在言谈间露出一口涂得黑漆亮溜的牙齿,这里的墨齿,就是用鳢肠所涂染而成的:
       《番妇》沈光文撰
       社里朝朝出,同群担负行。           
       野花头插满,黑齿草涂成。
       赛胜缠红锦,新妆挂白珩。
       鹿脂搽抹惯,却与麝兰争。
        时光会流走,但历史的光谱一直都在,如果我们愿意去寻找,鳢肠原来一直都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据资料得知,永历五年(1651年)2月,清军破厦门及舟山,鲁王的人马避到金门,沈光文前往金门会合。不久,厦门与金门成为郑成功的势力范围,鲁王等人就滞留金门,但郑成功恶遇鲁王,以致沈光文等人生活穷困。
        1662年6月郑成功过世,郑氏王朝陷入王位继承争夺,郑成功许多留在金门的将领纷纷向清国投降,沈光文在当年农历7月,带家眷买船要移居泉州时,遭遇台风被带到台湾。沈光文到台湾后短暂住在府城街上,不久就移至目加溜湾,也就是现在的善化居住。晚年沈光文组织 东吟诗社,定居于目加溜湾社(今台南市善化区)时,对当地原住民做出了一些医疗、文教方面的贡献;他并被誉为 台湾孔子 “海东文献初祖”;据资料,台南一中的校歌歌词中亦有 思齐往哲  光文沈公句用以纪念沈光文先生,其后裔亦十分的出色,并且热心教育推广。
        沈光文原来也曾经短暂停留在金门,从《番妇》一诗,可知沈光文对于当时的生活观察深入,为历史留下了时光的见证,尤其对平埔与汉族妇女的服饰,各有不同的亮点,让我们见识到文化上的差异,彼此以包容的态度相互对待,才是一种融和的美好生活社会。
展翅小憩—鳢肠与冲绳小蝶 (蓝茵 摄)
——————————————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随

张林利 (中国湖北)
 
 
  一直以来,我都对所谓的“宠物”避之唯恐不及。因为听说要给宠物打疫苗,杀虫去虱,买衣服,每天给它喂粮食、洗澡,带出去遛弯,生病了还要带它去宠物医院……感觉像在伺候老祖宗。再怎么伺候,它也只是个畜生,不可能有啥回报啊!有这么多闲钱闲工夫,我还不如生个“二宝”呢!
  所以啊,当老公和儿子不经商量就买回一条小狗时,我的肺都要气炸了。我扬言:“谁买的谁负责。如果把家里弄乱了,我随时扔出去!”儿子把那毛毛球宝贝似的抱在怀里,哀求我:“妈妈,你不要生气,小意意会很乖的。”“小意意”是儿子给那小狗取的名字,寓意吉祥如意。
  小意意只是一条普通的狗,刚出生没几天的样子。刚进我家时很胆怯,经常钻到茶几下面不敢出来。儿子给它喂水和狗粮,它也不吃。更可气的是,它还跑我床底下拉屎拉尿。儿子对它很有耐心,不停地陪它说话,教它各种生活常识。还给它套上狗绳,牵着它去外面大小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意意只要想拉屎拉尿就“汪汪”大叫,提醒我们把它放出去。刚开始不会上下楼梯,小心翼翼地探路,好不容易爬上一级,一个不留神,又滚下去了,摔个四脚朝天,逗得我们忍俊不禁。
  不久,小意意就成了我们小区的“宠物小明星”。只要儿子牵它下楼,一群孩子就立马围上来,这个摸摸,那个抱抱,玩得不亦乐乎。小意意渐渐长大,也交了很多朋友。刘阿姨家的“甜甜”,孙阿姨家的“球球”,还有小区的一只流浪猫。每天吃完饭,只要一听到朋友的呼唤,小意意就会从狗笼里一跃而起,冲到门口,让我们把它带出去,与它的小伙伴们追逐打闹。
  别看小意意和朋友们在一起温柔和顺,在敌手面前可是非常勇猛。有一次,我带小意意出去玩,看到地上有一个被丢弃的卤鸡腿。它迅速地咬住鸡腿往前跑。这时,又有一只比它大得多的狗冲过来,和它抢夺鸡腿。小意意没有丝毫胆怯,它汪汪地叫着,和大狗扭打在一起。那只大狗被它那“大姐大”的气势吓跑了,它才心满意足地享受着胜利的果实。
  万物皆有灵性,狗类尤其突出。小意意的嗅觉可灵敏啦,能闻到一百米开外的味道。它听得懂我们的语言。儿子说“跳舞”,它就立起上身,扭动毛茸茸的身子。我说“握手”,它就会伸出前爪,放在我的手心,还用舌头添我的手,摇着尾巴,表达对我的喜欢。
  相处日久,小意意赢得了我家所有人的喜爱。过去粗枝大叶的儿子对小意意特别细心。它宠溺地称小意意为“小公主”,在给它喂食、训练、玩耍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也体会到付出后的愉悦。每当我下班回家,小意意都会跳起来,抱着我的大腿,像一个撒娇的孩子,让我的疲惫一扫而光。有一次我生病发高烧,小意意不吃不喝守在我身旁,那双清纯的眼睛里蓄满担忧。
  小意意用它的眼神告诉我:“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随。”抚摸着它温顺的毛发,我的心无比柔软。在这唯利是图的年代,多少深情被辜负,有家犬忠心相伴,夫复何求。

 

—————————————————————————————————————————
《金门文艺》下南洋
            ──为《金门文艺》复刊十周年而写
陈妙玲(台湾)
 
        这十多年来,我翻得最勤、读得最多的书,非 脸书(Facebook)莫属了。
        初始是2011、2012年间协助金门乡讯人物联谊会杨树清报导写作的400多位乡讯人物,编辑成10册、10万字巨著《金门乡讯人物志》,为了与套书中的受访对象取得联系,以便更新他们的近况并请求提供生活照编入书中,不得不在茫茫“脸海”中逐一按名寻索。
        在检视个人资料与乡讯人物报导文字相符合后,毫不迟疑按下加友邀请,为得到对方善意的响应尽速加为好友,我传递陌生讯息自我介绍:我是金门高中(金城国中)学妹,因为帮杨树清整理他在《金门日报乡讯版》上所介绍的星期人物,所以有机会读到您的相关数据(虽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信息了)……  现在正如火如荼编辑《金门乡讯人物志》,其中也收录了学长(姐)的报导,不知道学长(姐)是否方便分享您这些年间的经历以及个人照片?
       待套书出版,敲定发表会日期,复又在取得脸书联系的乡讯人物个版上,发出公告邀约:“ 跨越近二十年的采访报导,收录超过四百位乡情人物,《金门乡讯人物志》即将在2012年4月21日盛大举行新书发表会,敬请期待!
        那是无赖(Line)、无脆(Threads)、无IG的年代,脸书,是除了手机、电子信箱、市内电话之外,最方便连络的社群媒介。
        2014年9月13日,创刊于1973年,命运乖舛坎坷、数次停刊复刊的《金门文艺》文学杂志,在热爱文艺的旅台企业家李台山担任发行人号召下,历经多次筹备编辑会议,以半年刊、16开本的全新风貌在台北复刊。《金门文艺》复刊号编辑作业初期,茫然不知稿源在哪里?编辑小组成员如古月、牧羊女、洪玉芬、翁翁、吴钧尧、蔡能宝、张姿慧……除了义务写作供稿之外,也卯起劲来邀请艺文同好投稿。因为协助编辑《金门乡讯人物志》的经验,我知道每位乡讯人物的专业背景,或是透过脸书,阅读他们的工作历练生活经验,信手拈来随意挥洒,每每读到令人惊艳动容的文字,忍不住传脸书讯息发出《金门文艺》征稿启事。幸运的是得到学姐、学妹热情响应如期交出美文,当然也有人虚怀若谷推辞再三。
       《金门文艺》复刊一号、二号、三号……持续稳定地在春、秋二季面世。我的脸友越来越多,公开场合认识的作家必加,脸书上读到文字绝佳的创作者我也冒昧加友,在每次《金门文艺》截稿前,私讯发出征稿启事,无非是希望《金门文艺》的作者有新血加入,稿件源源不绝,创作题材风格越来越丰富多元越来越包罗万象。
 
      x                                                x                               x
       与原籍金门榜林的新加坡诗人寒川成为脸友是2010年的事。第一次跟寒川见面则是2011年夏天在台北南海路教师会馆,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符兆祥作东宴请寒川午宴上,同桌有杨树清、李子恒、赵秀英、谢佳玲、吕坤和等人。饭后我们移驾咖啡厅继续聊天话题,直到傍晚,寒川说晚餐跟亲戚有约,需要离席了。我怕他在陌生的台北城迷航,二话不说自告奋勇陪同他搭乘出租车到中和。他说他的阿姨名叫,我惊呼“梦楼这名字怎么这么诗意好听呀!” 继之一想,梦楼、梦楼,不就是罔留的近音吗?心底忽地有种不舍之情,为早年那些贫困人家家里被唤为罔治、罔腰、罔留的女孩。
       多年来跟寒川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络。2012年出版的《金门乡讯人物志》少不了介绍他的篇幅,2014复刊的《金门文艺》秋季号也有他的诗歌〈闽南三重唱〉。只要有机会见面,不论是他到台北开会探亲,或是我到新加坡,我总不忘带了最新一期的《金门文艺》给他。
       寒川的热心热情,众所皆知。
       2012年2月24日,他邀请我参加浯江公会周年庆宴会,认识了毕业于政大的李福南乡亲,他后来捐赠了不少陶瓷艺品给金大收藏,某次从侨居地携回金门的行李居然重达150公斤。那天也巧遇时担任驻新加坡代表处政治组副组长、目前为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的金门高中黄钧耀学长。他乡遇故知,人生一大乐事也。
      2015年7月12日,趁我狮城探亲之便,寒川再度邀请我参加金门会馆的活动──每周日举办的欢乐星期天午餐聚会,当日的东道主为黄延辉乡亲,菜单有番薯粥、四川菜炒猪肉、香煎时鱼、苦瓜焖排骨、西芹炒腰豆、冷盘、蚝煎、卤味以及甜品绿豆汤。庆利路72号金门会馆大啖番薯粥、蚝煎,充溢着浓浓的乡情。当天认识了网络上昵称飞飞、爽朗健谈的乡亲李汉敏,以及担任过新加坡新闻、戏剧编导,著有《像由新生》、《说从头》、《回甘》、《风向鸡》……的作家李宁强
        李宁强原籍金门西山前,我从脸书读到他情深意挚、不屈不挠的浯乡寻根历程,文采动人、精神感人。他后来也投稿诗作给《金门文艺》,成为《金门文艺》少数的旅外作者之一。
 
      x                                                x                                        x
        2019年我在脸书上邂逅Lisa Ong的文字。6月15日她写了“ Summer Magic on Kinmen island , 9月14日她写 Taking Time to make nice,9月22日她写Bridges in the Teahouse 。文章以英文写就,内容是她到金门寻根、旅游的点点滴滴。英文发表的金门旅游文章读了不少,第一次读到那么文采并茂那么真情流露那么令人动容的文章。
        早在2019年4月16日,她曾传讯息《金门文艺》粉专询问:您好,《金门文艺》可以在新加坡订购吗?谢谢。Best wishes,Lisa Ong.因着这么一则讯息,当我在2019年11月中突如其来的星洲行,出门赶赴桃园机场的仓促间,我抓了二本《金门文艺》随身前往。心里惦记,如果时间允许,希望此行能与寒川、关心《金门文艺》海外订阅的Lisa见面。在新加坡第四天,很幸运地在仅剩的空档,与寒川以及Lisa先后约在牛车水碰面。
       Lisa跟我约在唐城坊门口的德士站。初次见面,热情爽朗的Lisa一开口让我既惊且喜:“ 我是学英国文学的……难怪她的脸书文章遣词用字那么优雅迷人。当我开始搜寻跟金门相关的信息时,《金门文艺》吸引了我。我在网络上读了杂志一些文章,透过查字典翻译,虽然无法完全读懂、理解,但是我很讶异金门小小的地方,居然出版这样一本有水平的文学杂志…… Lisa诚挚的告白与鼓励,让我千里带来相赠的《金门文艺》不仅有了厚度,更增加了温度。她显然有备而来,在我即将与她道别赶赴下一个行程,她从皮夹里取出二张台币千元钞,以行动支持赞助《金门文艺》,Lisa Ong成为《金门文艺》第一个海外订户。
       2023年7月,因为新冠疫情阻挠睽违将近四年,终于再度踏上新加坡。带给寒川、李宁强必备的伴手礼依然是《金门文艺》。与Lisa Ong约在克拉码头附近的Paradox Hotel,从容地享用丰盛的娘惹菜后,Lisa 在附近的提款机取款,交付我新加坡币450元赞助《金门文艺》。5张钞票的重量有多少?我不知道。但Lisa热爱支持《金门文艺》的心意,如同2020年1月16日Lisa在个人网志上写着:
       “ I don’t normally approve of stealing. 
         But there was this Chinese magazine that I wanted badly, but couldn’t get hold of or subscribe to because of my weak command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写她在尚义机场候机时不经意翻阅到《金门文艺》,由于中文阅读隔阂,她无法全然读懂,但是杂志的内容编排,让她强烈地想要拥有它。
        就是作者用心的创作投稿及读者热情的回馈与鼓励,《金门文艺》复刊十年有成,将持续开出一朵又一朵的高雅文艺馨香。
相见欢。左起:杨树清、李子恒、赵秀英、符兆祥、寒川、陈妙玲母女、谢佳玲
——————————————————–
《金门文艺》在新加坡也有订户
Comments (0)
Ad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