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满江红未必致命 便血或是恶性肿瘤

 

看待大便出血的态度,可以很两极化——有些人一见便血就焦虑万分,担心患上重病;但
也有些人对长期大便有血视若无睹,或轻描淡写地认为只是小问题。

Advertisement

(香港讯)中医认为,患病皆因“失调”,但亦有轻重急缓之分。要知道有些情况不能慢慢
调理,必须把握时机治疗;有些情况则是由于气血脏腑日积月累的失和导致,需要时间慢
慢调整。
从便血颜色判断成因
清代医家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指出:“夫大肠之下血也,一曰肠风,一曰脏毒。肠风
者,邪气外入,随感随见,所以色清而鲜。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所以色浊而黯。”

大便出血色鲜者,
古称“肠风”,在辨证上多考虑实证,
代表邪气偏盛,治疗着重祛邪。
大便出血色黯者,古称“脏毒”,
在辨证上多属虚实夹杂,
既有湿、热、毒、瘀的因素,亦有气虚、血虚、脾虚等因素,
治疗需要祛邪扶正并重。
从便血颜色、出血量、大便性状,以及其他伴随病征,可以大概判断大便出血可能的成因
和机理。大便出血呈鲜红色看似相当恐怖,尤其是当出血量大至“满江红”时候,但多数情
况它都不是致命疾病,有可能是由于内痔、炎症等引起,血多只附着在大便表面,中医理
解属于“近血”。
《景岳全书》记述:“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大肠或直肠),或在肛门。”
把握时机治恶性肿瘤
便血颜色瘀暗,甚或呈现如沥青样的黑便,血与大便混杂而下,或在大便化验中查出隐血
者,中医理解皆属于“远血”。 《景岳全书》云:“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
或在于胃。”
远血的出血量可大可小,多数是反映消化道内部有异常状况,需要进一步探查以了解出血
原因。如远血伴随以往规律之大便习惯出现改变,或大便中黏液增多,或患者突然消瘦、
食欲不振等,就更不能忽视,有可能跟肠道恶性肿瘤有关。
如不幸查出恶性肿瘤,应当把握时机,以中、西医手段联合治理。

热毒内结者便血偏暗
临床上,由于非肿瘤引起的便血以近血常见,病性多与热邪有关,热势越盛则出血越多越
鲜,治疗一般从清热凉血止血的方向入手。
湿热蕴结胃肠者,可见便血鲜红、肛门灼热、大便偏黏或有排便不净感、腹胀、身重、口
黏、舌苔厚腻等,治疗需要清热凉血化湿,常用中药包括地榆、槐花、侧柏叶、苍术等。
肝胃有热者,可见便血颜色偏红、口苦口干、头痛、烦躁、多梦、舌色红、脉弦,治疗需
要清胃泻肝、凉血止血,常用中药如黄芩、黄连、栀子、茜草等。
热毒内结者可见便血颜色偏暗,大便可夹杂黏液、腹痛、身热口干、舌色紫红等,治疗需
要清热解毒,常用中药有生地黄、荆芥炭、生甘草等。上述3类证候在临床上多见于内痔
或肠道炎症急性发作阶段的患者。
治疗需加强温补脾胃
体虚或瘀血阻滞亦可能导致大便出血,这类便血通常出现时间较长,病情也较反覆,虚证
便血往往在劳累时容易发作。
因脾气虚而无法固摄血液的便血,一般有长期便血病史,甚至因长期便血而引起贫血,便
血色较淡,其他伴随表现包括神疲乏力、肛门坠胀、面色苍白、头晕眼花、食欲不振、舌
淡脉弱等,治疗方面需要补气摄血,常用方药如黄芪、山药、补中益气汤等,并可配伍有
止血功效的中药,如地榆、炮姜等。
脾阳虚患者除气虚情况外,还可见畏寒肢冷、大便水泻等寒象,治疗需要加强温补脾胃的
力度,常用方药如炒白术、炮附子、黄土汤等。由于虚证便血是慢性病,补虚扶正需要一
步步来,患者需要耐心调治。

非肿瘤引起的便血,多与热邪有关。平日应戒食辛辣温热食物,如火锅、烧烤等。
瘀血阻络致便血
活血法治出血证

瘀血阻络引致的便血在临床上通常是难治病,因为在医治一个出血性疾病时,要破格运用
活血化瘀药物,对医者和患者都是挑战。积瘀引致出血的原理,为瘀血阻滞脉络,令新血
不能顺利归经而外溢造成出血。
在治疗上要通过祛除积瘀,令新血得以归经而制止出血。这种策略属于中医“反治法”里面
的“通因通用”,利用活血法治疗出血证。
辨证施治配合养生
因瘀血阻络而出现便血的患者,出血颜色偏黯,或可夹杂瘀血凝块,反覆出血不止。患者
还可见面色黧黑、唇舌紫暗、皮肤有瘀点瘀斑等,治疗需要活血化瘀止血,常用方药如蒲
黄炭、五灵脂、三七、失笑散等。
戒吃寒凉生冷食物
中医认为,便血的原理为血液离经而妄行,而具体原因各异,必须辨证施治,并配合养生
调摄。尤其是对于反覆便血的患者,绝对不能只靠服食止血药物扛过去,治病必须求本。
因体内积热而引起的便血,平日应戒食辛辣温热的食物如辣椒、姜、蒜、牛羊肉、火锅、
烧烤等,避免过分温补,以防热盛迫血妄行。由于熬夜能耗伤气阴,容易引致燥热上火,
从而令血热者加重出血,因此需要避免。
至于虚证或瘀阻引起的便血,则建议戒吃寒凉生冷食物,以免耗伤阳气及加重寒凝血瘀的
失调。体虚者要注意不可操劳过度,但也要避免久坐久卧,建议做适量的带氧运动如快步
行、踏单车、游泳等加强体能,补气增力。

Comments (0)
Add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