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Sign in
Recover your password.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Browsing Category
印华文化
丹妮·普拉科萨: 印尼巴迪克为何“绣”龙凤?
中新社雅加达4月1日电 专访印度尼西亚遗产协会纺织品
研究小组顾问、巴迪克研究者丹妮·普拉科萨 在印度尼西亚,上至总统,下至百姓,每逢重要场合
都会穿着巴迪克(Batik)。这种色彩丰富、图案繁多的服装,被
印尼人视为国服,也是民族身份的象征。2023年10月正式开通 运营的雅万高铁,在车站内部设计、车厢座椅方面,就采用了
巴迪克传统蜡染风格。 印尼是“千岛之国”,不同地域有不同特色的巴迪克,其中…
在巴私人博物馆邂逅中国文物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省会,历史悠久。从1000年前的伽色尼王朝开始,这里陆续成为好几个王朝的首都。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阿克巴大帝把这里定为首都,拉合尔达到发展的巅峰。《环球时报》记者要去的,就是拉合尔老城内的一座私人博物馆。 由于老城道路狭窄,要想进入只能步行或骑摩托车、坐三蹦子。私人博物馆不好找,记者按照地图找到了两扇传统木门,推开门后看到白墙上的字:Fakir Khana Museum(法基尔·哈纳博物馆),才确认没有走错。…
日本人吃牡丹饼迎春季彼岸
日本有句谚语:“寒不过彼岸,暑不过彼岸。”这里分别指的是春秋两季的彼岸,意思是过
了春天的彼岸,日子会渐渐回暖;过了秋天的彼岸,暑气也会慢慢消散。那么,什么是彼
岸?
彼岸不能算节气,也不属于正式节日,在日本被视为“杂节”。春秋两季的彼岸分别是春分
、秋分和其前后各3天的时间,总计长度为一周。2024年春分是3月20日,所以春季的彼岸
就是3月17日到23日。
彼岸这个词源自佛教,来源于古代印度的梵语“paramita(波罗蜜多)”,在中文里被译为“…
中国舞龙闪耀亮相南非 开普敦嘉年华
当地时间16日,南非开普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嘉年华狂欢节。狂欢节上长达43米的舞
龙表演,一亮相就惊艳全场。
今年狂欢节吸引了近10万名观众前来观看,超过1000名表演者,48个演出团体参与其
中,而来自华人社区的中国文化展示也是其中的焦点。今年是中国龙年,华人社区特别制
作了43米的超长中国龙,这需要30名表演者才能成功舞动。
开普敦市副市长 埃迪·安德鲁斯:很高兴所有人能在这里展现风采,这就是狂欢节如…
澳大利亚圣诞岛 印度洋上“华人村”
浩瀚的印度洋上点缀着许多“明珠”,澳大利亚圣诞岛就是其中一颗。到岛上旅游,旅行者
需要办理澳大利亚签证,然而登陆这座以“红蟹迁徙”闻名的小岛后,人们处处能看到华人
文化的色彩。尽管岛上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许多当地人之间打招呼说的却是粤语、闽南话
和普通话。如果恰好在中国农历春节期间抵达圣诞岛,人们会发现农历正月初一和初二是
当地的官方公共假期。为什么印度洋上会有一座华人聚居的小岛?这要从圣诞岛的历史说
起。…
巴厘岛静居日: 从“怪兽”狂欢到“静默”新年
中新社雅加达电 :3月11日,手机网络和电视信号中断,机场关闭,高速公路关闭,
商店歇业……当地时间3月1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迎来一年一度的静居日,民众不出门
、不工作、不娱乐、不生火(开灯),采用在家静坐冥思的方式,迎接巴厘印度教新年。
这一天,往日熙攘热闹的旅游胜地巴厘岛像“消失”了一般。
静默前夕,整个巴厘岛却是一片狂欢场景。
3月10日晚,巴厘岛举行盛大的“Ogoh-Ogoh”游行。随着夜幕降临,整个岛屿变得喧…
人间春味一卷之 方华
春天到了,南方地区有吃春卷的习俗,如同北方人吃饺子一样普遍。
做春卷,首先要制作春卷皮。小时候见过母亲制作春卷皮的过程。见她将面粉加些许盐,和水搅
拌,揉成筋道极好的面团。再手抓这块面团,在加热的平底锅中一按一揉,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就
贴在锅底,稍加热,揭起,一张成熟的春卷皮就算制成了。
现在,会做春卷皮的人家越来越少。但有专门制作的,在街头巷尾现做现卖。那天在菜市场的入
口处,看见一妇女正手抓面团制作春卷皮,一按一揉一揭的间隙,筋道十足的面团在她的手中上下翻…
春龙节山西太原办社火表演 传承千秋礼仪
中新社太原3月11日电(记者 杨杰英)舞龙舞狮、锣鼓秧歌、风火流星……3月11日,中国农
历二月初二,传统的春龙节、春耕节,山西太原晋源举行盛大的民间社火表演。游客们逛
庙会、观民俗、赏国潮,寻迹中华文化,传承千秋礼仪。 晋源自古以来,就有农历二月二燃放焰火的历史。“二月二南街焰火习俗”及“龙天庙会”被
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古晋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月二南街焰火
习俗”已有1000余年历史。…
多国货币中藏着阿拉伯语
地处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
为其赋予了独特的魅力。这其中,阿拉伯语言文化对世界各国影响
甚大,但除阿拉伯国家,阿拉伯语言也出现在伊朗、文莱等多个非
阿拉伯国家的货币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是个集币爱好者,曾在伊朗参加德黑兰
国际货币展销会。开幕式上,各国货币堆云叠翠,各国集币爱好者
云集。一位伊朗客商手拿大量纸币、硬币,吸引记者注意。
一番寒暄后,记者如愿接过伊朗客商手中的“宝藏”翻看,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