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印度尼西亚针灸学术的运用和临床经验,全印尼针灸协会给分布印尼各地的针灸师们提供年度的培训座谈会。这次培训题为“中医筋骨三针疗法督脉经筋理疗临床应用”的培训托谈会。由吴汉卿教授主持。
7月28日上午10时来自全印尼近百位的针灸师来到雅加达中心区Sparks Lux大酒店会议大厅聆听来自北京的吴汉卿教授讲解有关筋骨三针疗法临床应用的培训。
培训开始前,印尼教育部培训部主任代表Victor先生、印尼针灸、物理治疗总主席Jatmiko Rinto Wahyudi相继发言,盛赞全印尼针灸协会造福于社会大众,他们希望今后全印尼针灸协会给印尼社会的医疗作出更大的贡献。
印尼全国针灸协会总主席曾缙云在讲话中,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期望。印尼针灸协会自1996年加入了世界针灸协会大家庭,成为该协会的一成员,从此世界认识了我们,我们也走向世界,自从103号法令诞生后,政府要求针灸师们要拥有本科文凭(D3).世界针灸联合会也接受这一措施,以加强针灸师们的资深学历。我自己通过本身的努力,自]1963年至1973年,在印尼中央医院开了针灸门诊,也可以说针灸在中央医院的创办人。她最后通知大家世界针灸大会将于2020年在土耳其举行,
他们讲话结束后,Victor先生宣布培训班讲座正式开始。通过大屏幕,在翻译员协助下,除了午餐时间外,从上午十时许一直到下午五时,吴汉卿教授不停地向学员们介绍和示范和解答运用三针疗法。现在记录下他给学员们讲解的内容介绍给针灸工作者。
关于经筋学说的流源及现状简述
目前,东西方医学许多医学专家学者,都在研究筋膜解剖、经筋学说、软组织疼痛病及脊柱相关病的临床与治疗,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中医经筋学说,源于秦汉时期《灵枢·经筋》篇,是在春秋时期《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马王堆汉墓1973年出土)基础上,第一次提出“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的概念《难经》补充了“奇经八脉”系统,使“十二经脉体系更加完善。晋代著名医学家皇甫谧m1《针灸甲乙经》,对《黄帝内经》等古医籍针灸学内容进行整理,进一步确立了“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理论体系。而对“十二经筋”体系进行了扬弃,致使经筋理论从此几乎被医家所遗忘。
直到七十年代以来,中医经筋学说又引起中医学界的重视。许多针灸学者对十二经筋从理论到临床,进行了深入研究,改变了经筋系统的边缘化局面,但是从秦汉至今医学专家学者,仍然沿用传统十二经筋与经筋腧穴次,将
“督脉经筋”及其腧穴次归入了“足太阳膀胱经筋”,令人扼腕叹息。
关于“十四经筋肌筋膜区带三关定位法”理论创新
吴汉卿教授经过三十多年来,致力于经筋肌筋膜解剖学、经筋理论与临床总结,将传统十二经筋与任督二脉筋膜解剖学、生物力学、病理学相结合创立了“十四经筋肌筋膜区带”学说,为中医微创治疗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并编著出版了《十四经筋肌筋膜区带三关定位挂图》、《针灸、针法十四经筋区带解剖与临床》、《十四经筋区带标准挂图》,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筋骨三针法》“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微创解剖彩色图谱获得“三个一百原创工程奖”,中医筋骨三针法与十四经筋肌筋膜区带三关定位法,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科研项目立项。
石学敏院士高度赞扬说:《十四经筋肌筋膜区带三关定位挂图三关定位挂图》与《针灸针法十四经筋区带解剖与临床》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填补了国内外经筋的空白,开创了经筋临床治疗学的新局面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是吴汉卿教授在传统九针基础上,结合家传太极龙关针法与运动疗法结合,研究发明的“中医微创针法”,总结了三部九针十二法,并根“十二经筋与任督脉肌筋膜解剖学、生物力学、病理学,创立了“十四经筋肌筋膜区带与三关定位法”
该针法根据三阳经筋与三阴经筋,循筋诊断,三关定位,以开三关针法,具有微创针法,松筋治疗、减压止痛作用,又具有传统针灸,通关过节、疏通筋络、调整内脏作用;
针法特点概括为:定点准确、针法灵活、疗效确切、易于掌握。
主治:筋骨伤病、慢性疼痛病、脊柱相关病、中风后遗症,临床疑难病。
筋骨针三部九针十二法
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份”等
理。经长期临床研究,在太极龙关针法六大针法基础上,结合运动疗法,创立了三部针十二法。按十二皮部、筋膜层次、骨膜层次,分为皮部针法。筋骨针三部九针法皮部针法2.筋膜针法3、骨膜针法。如“筋膜扇行松筋法”、“筋膜过梁旋松法”
“筋孔旋转松筋法”、“骨膜交叉叩击法”、“筋经飞挑法”、“筋膜温针叩刺法
针法,提高了临床疗效、督脉经筋肌筋膜区带,起于会阴处筋膜区会阴筋结点,上结尾骨长强筋结点,上经尾带4腰俞筋结点,上行骶尾韧带夹脊筋膜区带,结于腰五棘上腰阳关筋结点,上沿棘上韧带筋膜区带结于腰3命门筋结点,结于胸11棘下脊中筋结点一胸中阳关,上行至夹脊筋膜区带颈7顶椎筋结点一膜下阳关,结于颈2棘突筋结点哑门次,上行至枕隆突脑户筋结点一枕阳关,上行头顶筋膜区百会神筋结点一顶阳关,下行于眉阳关印堂筋结点,下行至鼻尖素修筋结点,终结于上后中温交筋结点,经脉交任脉
2、督脉经筋三关定位法,构成腰阳关三针、胸阳关三针、颈阳关三针等
3、主要适用于:治疗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脊柱相关的内脏疾病、背部筋膜疼痛、脊背痛、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等。
督脉经筋三关针法应用
1、顶阳关三针(醒脑开三针法
a针:智力点百会神聪筋结点。
定位:位于头部正中线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神志疾病如:失眠健忘、中风偏瘫后遗症、外伤后遭所引起的智力针法:选用微型筋骨针,向前后斜刺达筋膜层,应用筋膜形分离法疗
b针、c针:神聪区(经外奇穴一神聪次)
定位:位于百会左右旁开3cm
主治:额神经性头痛、枕性头痛,头晕目,对侧放体感觉障、中风建后遗成,老年痴呆症等。
针法:应用微型筋骨针,由后向前下额部进针,应用分离法治疗。
2、眉阳关三针镇静镇痛三针法)
a针:眉中筋结点,醒神点(督脉经筋一印堂次)
定位: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
局部解剖:有皮层、筋膜层和降眉间肌,分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支、额神经支及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分支。
功能:镇静安神、通络止痛、清脑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前额部痛、头晕目眩,烦躁失眠、高血压、三叉神经痛、鼻炎、鼻窦炎、目赤肿痛等疾病
针法:选用微型筋骨针,提筋向下进针达筋膜层,应用筋膜扇形松筋法治疗
注:印堂穴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又名曲眉
3、枕阳关三针
a针:枕隆突上筋结点(督脉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脑户次)。
定位:位于枕隆突筋结点,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处。
局部解剖:皮层-筋膜层,该筋结点为枕额肌筋膜与帽状腱膜的筋结中心汇聚点,顶骨与枕骨的交汇处,分布有枕大神经、枕动静脉。
功能:疏通经络、醒神开窍、宁心安神。
主治:治疗头疼、头晕、各种视力、语言障碍、颈项强直、头痛头晕等头部疾病。
针法:选用微型筋骨针,紧贴枕外隆突上方斜行进针达筋膜层,采用筋膜扇形松筋
法治疗,可以留针侯气,向上治疗视力障碍,向下治疗语言障碍
4、腰骶阳关三针
a针:L5棘突筋结点。
定位:两髂嵴连线是腰4、5间隙,向下触摸到的棘突便是第五腰椎棘突
局部解剖:棘上韧带与骶尾韧带动静交点、棘间韧带损伤、髂腰韧带、骶椎隐裂在此分布。
进针层次:皮层–皮下筋膜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
针法:选用微型筋骨针,向两侧方纵行进针达筋膜层,应用筋膜扇形松筋法,不能向内上方进针
功能:补益肝肾、舒筋活络、强筋壮骨。
主治:腰骶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瘫痪,崩漏,痛经,月经不调,遗尿,转胞,胎位不正。
5、骶尾三针法
a针:尾椎筋结点(经外奇穴–穷尾次)。
定位:位于骶部,尾椎前下方。
针法:选用微型筋骨针,透过骶尾韧带,应用筋膜扇形撬剥法,松解奇神经筋膜结
节。
主治:腰脊痛、尾骶骨痛、腰神经痛;男性遗精阳痿;女性痛经闭经等男女生病。
6、膝三针
按钟表定位法,松解髌周受累的肌腱韧带。
a针:膝内筋结点
定位:位于髌骨中点内侧,胫骨内侧髁筋结点。
针法:选用微型筋骨针,向前、向后进针达筋膜层,应用扇形筋膜松解法松解
治疗。
主治:膝关节疼痛、下肢痹痛、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7、足底三针
a针:跟下筋结点。
定位:位于足底后下跟骨筋结点。
针法:选用微型筋骨针,扇形松解跟下筋结,治疗跟痛症。
b针:第一跖趾筋结点。
定位:位于足底部第一跖趾关节结节处筋结点。
针法:选用微型筋骨针,快速纵行进针,弹拨松解法松解筋膜结节
c针:第五跖趾筋结点。
定位:位于足底部第五跖趾关节结节处筋结点。
针法:选用微型筋骨针,快速纵行进针,弹拨松解筋膜结节。
吴汉卿,教授简介
吴汉卿,教授、主任医师,中医筋骨三针法与水针刀技术发明人,太极龙关针法第五代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临床特聘专家、现任北京世针联微创针法研究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针法联盟主席、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印尼全国针灸协会名誉会长、新加坡针灸学会名誉会长、瑞典针灸学会名誉会长、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国立医学研究院教授
梁成柱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