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晋国刺客豫让的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流传至今,当下仍有不
少人坚持“为悦己者容”。近年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女性“追求完美”的行为,将为了迎合
大众审美过度投入精力、金钱的修饰称为“美的服役”,网络上甚至出现了“服美役”一词。
如何界定女性到底是发自内心地追求美丽,还是被动地受困于“美的枷锁”,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在东亚国家中,日韩女性称得上是“精致”“爱美”的代表。那么,日本女性是不是
困在“美的服役”之中呢?
日本人的美学观
日本知名化妆品公司高丝与哥本哈根商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第29届日本美容学年会上发布了
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几个国家的美学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日本人相较于内在
,更倾向于重视外在美,并且更加在意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研究团队尝试对美的认知方式进行分类,从是否尊重个体差异、重视精神和内在美、强调
自我提升、倾向于与他人比较和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等维度,对日本、英国、美国、法
国、丹麦、中国和德国等国家的美意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日本人的美学价值观倾向于
“社会调和性”,即重视外在美是否与周围环境协调,以及是否符合他人的期待。也就是说
,日本人比较重视“与他人保持一致”的审美取向。相较之下,其他国家的美学价值观更倾
向于尊重个性——强调个人特色和独特性的表达。
美本来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概念,但在“与他人保持一致”的审美取向影响下,日本人对
美的认识,以及对美的外化都呈现出很明显的统一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街上一眼就能看
出什么是“当季流行”。比如几年前流行脸颊左右垂两缕长度过下颚线的发型时,大家无论
脸型一律分出两缕。最近流行被中国网民戏称为 “油刘海”的发型,不仅电车上一眼望去
十之八九是同款,女明星们参加活动也都认真做出一缕缕清晰分开的刘海。
这种需要和他人保持一致的思想也反映到整形行业。如果没有所谓的“理想面容”,很多人
会对自身的容貌产生自卑感。心理治疗师阪本明日香谈到日本人的外貌自卑与“外貌至上
主义”时说,德国一家研究公司进行的“对自身外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日本在22个国家
中排名垫底,成为“全球对自身外貌最不满意的国家”。这一数据表明,与其他国家人相比
,很多日本人对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她还说,现在社交媒体上出现的女性,总是习惯性
地自嘲丑或胖,先否定自己的外貌后才开始化妆,这种趋势令人痛心。
青少年的美丽陷阱
《环球时报》记者认识一位年长的日本朋友,她初来中国时,对不少中国女性几乎素颜的
习惯感到惊讶。在她的观念里,不化妆出门是没有礼貌的,她儿子上幼儿园时,虽然早上
时间紧张,她仍要快速地化个妆,以免被其他妈妈视为不懂规矩。
如今,不仅日本成年人被社会的一些价值观束缚,青少年也开始早早背上美丽的枷锁。有
国际公司针对全球14个国家的10岁至17岁少女进行了一项关于“美与自我肯定”的调查。结
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外貌缺乏自信,而这一比例在日本受访者中超过九成
。
根据一家日本美容外科医院的统计,2010年之前,几乎没有儿童来咨询美容整形的问题。
但从2015年开始,相关咨询有所增加。2023年,在这家美容外科接受双眼皮手术咨询或手
术的18岁以下患者共1006人,去年增加至1072人,最小的患者只有六七岁,偶尔也有男孩
和母亲一同前来。医生表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几乎不会主动表示想做手术,多数情况是
母亲担心孩子因为单眼皮会在学校受欺负,认为趁现在做成双眼皮比较好,于是带孩子前
来就诊。
在日本,“肤白”“小脸”“大眼睛”被视为美的标准。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人会发布精修图,
因收到“好美”“好可爱”等称赞而感到满足。一些没有道德准则的美容机构,又会利用这种
心理推波助澜。一家在日本国内外拥有274家店铺的大型连锁美容外科医院打出了“TEEN
双眼皮”的系列广告,仅面向19岁以下女孩,广告模特都穿着高中校服,甚至打出这样的
广告语:“高中生活只有短短3年,希望可爱多一秒”“我之前讨厌运动,因为双眼皮胶水会
因为汗水化掉”。
渴望自由的美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继续在“美的束缚”中生活。2023年,以高中女生为潜在客户群
的双眼皮广告引发激烈讨论。在电车中看到广告的一位年轻女性在网上发帖说:“要用手
术的方式换取可爱这一社会资本,我们身边竟然还有这种压力,同时还存在颜值至上主义
和男性至上主义,实在太悲哀了。”网民纷纷跟帖:“过去变美的方法最多就是化妆,但自
从美容整形普及后,就像陷入了一个无止境的追逐之中。整形甚至成了逃离‘颜值至上主
义’的希望……曾经何时,整形变成了一种努力。”
爱知县一宫市自1956年开始举办“七夕小姐”选美比赛,已延续60多年。2022年,主办方宣
布正式废除这一选美活动,因为“这些标准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现状。经过多方讨论,我
们决定取消这一赛事。”上智大学的选美比赛曾被誉为“通往女主播的捷径”,但从2020年
起更名为“索菲亚之星大赛”。为了排除容貌至上主义的影响,评审标准增加了演讲和个人
陈述等内容。
尽管个人和集体都在努力,但在“颜值即正义”的压力下,如何避免被错误的价值观和来自
社会的压力所左右,做出理智选择,将是很多人要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