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国兰州大学“一带一路”海外实践团师生一行十余人前往雅加达印尼客家博物馆访问交流。印尼客家博物馆馆长周树兴等接待参访实践团,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叶联礼总主席与实践团师生亲切座谈。
“啊,印度尼西亚……我们亲爱的土地和国家。”时间倒退一天,8月17日,印尼独立73周年国庆日,《伟大的印尼》响彻“千岛之国”,1500万印尼华人共同唱响“伟大的印尼”。8月18日,世界瞩目的第十八届亚运会在雅加达开幕,也是这一天,兰州大学“一带一路”海外实践团师生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印度尼西亚,来到了雅加达“为学,为客”,遇见“客家”。
印尼客家博物馆馆长周树兴等引导兰州大学实践团师生参观了印尼客家博物馆,并介绍了一千多年来客家人在南洋的发展史;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叶联礼先生向实践团师生介绍了当前印尼华人在印尼的基本情况。
客家源自中国,但在今日他们是以主人翁的态度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千百年来,客家人飘扬过海来到南洋,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产、创造,贡献自己的劳动与智慧,他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生活、成长,直至死亡,用一生的时间去热爱这片土地。他们为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而浴血奋战,他们为这个国度的富强而奋斗,他们为这片土地的繁荣而高歌,为印尼民族大家庭的幸福而奉献一生。同样,客家人是中国移民运动的产物,尽管历经千辛万苦,但他们依旧感恩历史的馈赠,让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再次繁衍生息,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有许多了不起的印尼华人,他们为印尼国家的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张榕轩与张亚辉是中国广东人,他们是印尼苏北棉兰的开埠功臣;梁海量是世界羽毛球名将,他曾代表印度尼西亚连霸7届全英羽毛球公开竞标赛冠军……
华人南下,让中国中原文化与南洋当地居民文化相融合,在生活、饮食、习俗、服饰等方面相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特色文化。如源自中国的蜡染布经过改良,印染模具诞生,复杂精美的图案可以直接印染在布料上并应用于“Batik”民族服饰的制作;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洋地方习俗相结合的独特婚礼服饰和流程等。
大量的人口流动、繁盛的商品贸易、深入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是地区文化多样性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础,展示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融互通所带来的无尽魅力。中国大学生“一带一路”海外实践团队师生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看到了这份魅力,看到了这份魅力的创造者和接班人。
2018年,印尼客属联谊总会举办第二届“印尼客家阿哥阿妹选秀比赛”,来自印尼10个地区的53位阿哥阿妹在雅加达接受培训,并在印尼客家博物馆与中国大学生展开交流。“我们希望他们能传承先辈的文化和精神,做一个热爱这个国家和民族,对社会有责任、有贡献、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印尼客属联谊总会总主席叶联礼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对于当代印尼青年寄予厚望。“爱国,是客家精神之一。”
就像印尼这个美丽的国度一样,所有的“客家人”尽管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有过艰辛与苦难,但依旧会涅槃重生,终究能用双手创造出幸福与美丽,因为未来充满希望。
据悉此次大学生活动是由中国兰州大学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组织开展的大学生海外社会实践,活动由环创联盟(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印尼分公司协助开展。
(文:张颜歆 王璐璐/图:Sjinp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