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世纪名家珍藏展 ——新加坡华侨中学庆祝百年校庆展出百幅杰作

       新加坡华侨中学庆祝百年校庆,于6月15日下午在华中文化中心艺术展览馆举行“华中世纪名家珍藏展”,由华中董事长李德龙先生主持开幕仪式。开幕后,一连展出三周至7月5日,时间:每天11am—6.30pm。

       2015年,华中董事部大楼以及华中文化中心落成后,学校计划将10件藏画出借给董事部保管及展示五年,现任副董事长的庄绍平才开始接触到这批旧藏艺术品,着手协助陈鹏仲副校长确定创作者名字、年代、品相,并详细梳理了现悬挂于学校各处的藏品清单。在摸索中,庄绍平逐渐地认识和领会到华中老师及校友在美术教育与创作对本地艺术界的深远影响力。

展出31位老师及校友的百幅杰作

       2018年,在华中百年校庆统筹会议上,庄绍平提出筹办“名家珍藏展“的概念,获得了与会者的支持。这回举办名家珍藏展,并配合出版“华中世纪名家珍藏”画册,体现了华中老师及华中人在美术方面的杰出成就,也反映了新加坡艺术发展的丰富历程。画册和展出共收集了31位华中美术老师及校友的100幅杰作,其中不乏鲜为人见、来之不易的存世孤品。参展作品当中包括了华侨中学累积的20余件珍藏,它们是由前董事长李光前、杨喜年、前董事陈光别、前校友会会长陈龙得、大收藏家和书法家陈之初,以及校友蔡乙权捐赠的艺术品。

    华中董事长李徳龙80年代初在华中求学时,就对黄仲涵礼堂挂着的两幅油画印象深刻。这两幅巨型油画,分别为早年的华中老师卢衡的”钟楼侧影”(270x210cm)

与钟泗滨的”华中钟楼”(270x210cm)创作。由于年代久远,一些画作略有磨损,华中董事部为保护这批文化瑰宝,请了三家专业修复公司,将这些多年的艺术品修复至最佳状态,俾得以长久妥善地保存。卢衡的”钟楼侧景”与钟泗滨的“钟楼”,修缮甚至长  达四个月,过程复杂,工艺繁难。画册尾部列举了这些作品修复前的状态,以作对比与备录之用。

 “在对藏画进行修复、盘点和记录之时,自然产生了举办画展的念头——把华中师生这些年来校内外的珍藏品作一次概括性的展出。微观上,可欣赏各个名家画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宏观上,则可一览新加坡画坛乃至社会的发展历程,温故而知新。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画展,即契合华中百年校庆,也呼应了我国开埠两百周年,自有它独特的意义。” 他说。“华中世纪名家珍藏”于是应运而生。这样的画展是个开启,而不是结束。

      

培育五位新加坡文化(绘画)得奖人

    华中校长彭俊豪在画册的献词中写道:“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是华中创校以来贯彻始终的教育理念,美育能以美辅德、以美益智,在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全面教育的升华、更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元素。百年来华中这片沃土培育许多闻名遐迩的艺术家,他们为母校、为国家带来无数的荣耀与喝彩,信手拈来,如蜚声国际的指挥家朱晖、世界芭蕾舞巨星杨毅、才华横溢的钢琴家郁君贻等,此外享誉中外的美术家更是不胜枚举,如五位新加坡文化得奖人,林子平、林友权、何和应、陈瑞献、吴珉权,青年艺术奖得主麦毓权等等,如此亮眼的成绩单并不是偶然性,而是创校先贤高瞻远瞩,在创校初期就开启及重视美术教育,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内在涵养;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许多大师级的南洋派画家如钟泗滨、刘抗、陈宗瑞、陈文希以及卢衡等都曾受聘于华中执教,如此强大的师资阵容,华中的美术教育已经胜在起跑线,所谓好的开始已是成功了一半。”

他也指出:“1984年教育部推行美术特选课程(AEP),挑选两所学校开办此课程,华中是获选的其中一所。自开办美术特选课程后,华中的美术教育不再只是普及性,而是进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那些在美术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天赋的学生。适逢百年校庆,学校更结合董事部、管委会和校友会的“华中大家庭”集体力量,在“国专馆”增设“百年同心艺术馆”,以永久保存和展出先贤画家的瑰宝,让代代华中学子了解华中美术方面的丰富历史文化,并通过崭新的艺术创作空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学涵养。”                                                                                                                                                                                                                                   

南艺与华中有着相似的文化根基

      南洋艺术学院理事会主席刘心玲也出席了开幕礼。她表示:精品展汇集了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31名华中名师与高徒的一百幅珍品,充分展示了这些名家对新加坡画坛与美术教育的重大影响。这些名师不乏南艺人,我对此感到高兴。

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艺术院校,南艺与华中有着相似的文化根基。自创校以来,华中即为人们认可为新加坡乃至东南亚之顶尖华文中学。许多中国教师慕名前来,其中有些协助创办了南艺,对南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最为人所熟悉的莫如南艺创院院长林学大,他与其他著名先驱画家如陈文希、陈宗瑞、钟泗滨等许多人,创立了南洋画派,独树一帜,也开创了新加坡现代美术的新局面。而他们恰恰都是与南艺和华中有极深渊源。

她也指出,展出的画作还有不少也出自南艺和华中“双重”校友之手,包括:林友权、王瑾、 陈子权、李士心和麦毓权等。南艺与华中多来对新加坡艺术、文化和学术领域持续做出贡献,这些画家功不可没。

南艺与华中见证了新加坡历史的许多里程碑,从二战到争取独立。在上世纪70年代末,南艺举步维艰之时,华中校友会组织了委员会,协助南艺重新出发。从某个角度看,由于与华中的渊源,南艺得以稳健发展,今日成为新加坡的顶尖艺术院校。委员会的远见卓识与过人的领导才能,体现了华中服务社会的精神。如果没有华中校友与华社的支持,不会有今天的南艺。

华中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展览平台

       新加坡美术总会会长梁振康在献词中写道:“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建校一百年来,薪火相传,承前启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艺术人才。华中在四年前设立了闻名全国的“华中文化中心”展览馆及剧场,为本国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展览平台。此平台启用以来,得到了本国文化艺术团体的大力支持。尤其在当前国内艺术展览场所日益减少、商业大厦场地租金高企、艺术团体难以负担的情况下,尤为可贵。

       学校美学教育的引导是星星之火,而华中幸有一批大师级的艺术家传递薪火,这盏明灯才得以照亮了近大半个世纪。没有这点启示之星火,就不会有众多学生以文化艺术为终身职业,也更不会有如王瑾、吴珉权等诸位先生先后留学美国,探索美术专业的另外一条康庄大道。

      华中早年聘用多位来自中国的专业美术老师,提升了校园的美育素质。1956年,在郑安仑校长的鼓励支持下,华中四位美术老师,陈文希、刘抗、钟泗滨、陈宗瑞,结伴到印尼峇厘岛旅游写生创作,从此奠定了四位画家南洋画派的始祖与新加坡四大先驱画家的地位。同年,南洋美专创校校长林学大执教华中,陈文希、钟泗滨、陈宗瑞先后均被林学大邀请至南洋美专担任兼职老师。这五位大师桃李满天下,在各自的领域里对星马的一代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与展出的31名画家,除了林学大、陈文希、刘抗、钟泗滨、陈宗瑞 五位之外,尚有:吴得先、 卢衡、 张瘦石、陈人浩、李凤喜、 吕振端、 林子平、 徐祖燊、林友权、纪经中、徐国基、陈子权、 郑国伟、谢玉谦、何和应、陶祚增、 陈子凯、 吴珉权、陈隆庆、李士心、梁其栋、麦锦铫、陈潮光、 王瑾、 方良、麦毓权。

       其中,纪经中与吴珉权均来自印尼。纪经中1930年出生于广东揭阳,幼时随父母移居苏门答腊占碑,1946年进入华中就读,1952年考进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留校教学。吴珉权1937年出生于棉兰,1945年随家人移居狮城,1950年就读华中,1962年获得奖学金赴美国进修,拜师抽象大师悉尼格洛斯,返星后成为新加坡现代抽象艺术的核心人物之一。1989年荣获新加坡文化奖。

      “华中世纪名家珍藏展”在16日下午举办了两场讲座:“ 50年代华中的学生生活及美术教育” ,主汫者:王瑾、何劭斌 ;“华中与南艺的缘份” ,主讲者:梁其栋、方良、麦毓权。23日下午的两场讲座则是:“艺术收藏与市场” ,主讲者 : 赵振强;“什么是艺术修复?”  主讲者: 林伦全,欢迎有兴趣者前往聆听和观赏画展。

庄尔 ( 新加坡)

-------------------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