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当失业博主成“新质非生产力” 分析:社会对失业接受度提高
(北京路透电)何阿君去年8月因中国打压教培而离开教育行业后,找到了
一条不太寻常的出路——失业博主。
这位32岁的广州博主,向逾8000名粉丝分享自己长期失业的经历。她通过广
告、私人咨询和街头摆摊,每月大约能赚5000元人民币。
中国正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政府政策聚焦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局限
性的科技领域。批评者认为,这意味着其他行业需求疲软,可能让一代受过
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掉队。
今年创纪录的1179万名大学毕业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题。金融等白
领行业大规模裁员,特斯拉、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字节跳动等
公司近来都在裁员。裁员潮甚至蔓延到了长期被视作终身“铁饭碗”的政府公
务员。
中国有约1亿的16至24岁城镇青年人口,他们的失业率在7月飙升至17.1%。
分析人士称,这一数字掩盖了数百万农村失业者的情况。
超过两亿中国人目前从事零工经济,但即便是这个曾经快速增长的行业,也
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今年已有十多个中国城市警告,网约车市场已经过度
饱和。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姚璐估计,23至35岁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中,约有
25%目前从事低于其学历水平的工作。
一位因问题敏感性而要求匿名的中国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近4800万名大学生
中,许多人的起薪可能很低,一生中对税收的贡献也相对较少。“尽管他们
不能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但这是巨大的人力资本浪费。”
被就业市场拒之门外的中国年轻人,正在分享长期失业的生存秘诀。何阿君
使用的小红书平台上,“失业”、“失业日记”和“裁员”这几个标签的浏览量达
21亿次。
姚璐分析,失业青年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提高了更广泛的社会接受度,减
少了围绕失业的污名化”,使原本孤立的年轻人能连结起来,“甚至可能重新
定义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失业意味着什么”。
她认为,失业的毕业生们明白,将自己的困境归咎于政府是危险和无效的。
他们更可能“隐藏不满和埋怨”,或者“躺平”。
何阿君说,毕业生应该降低自己的抱负。“如果我们确实进入了‘垃圾时间’,
那我认为年轻人可以积累技能或做一些有创造性的事,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卖
货或制作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