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男子气概无关 生病千万别讳疾忌医耽误病情

除非必要,否则不少男性即使生病,特别是有心理健康问题,都不愿意去看医生,因
为相较于跟人求助,男性更希望表现出强壮、坚不可摧的男性形象。但患病不是弱者
表现,男性应破除“男子气概”的魔咒,积极关爱自己的健康。

自古以来,男子气概备受推崇,使得男性对某些健康课题特别敏感,甚至难以启齿,
特别是精神健康的困扰。
心理卫生学院成长阶段精神科部门专科顾问医生蓝忠正,曾经在《联合早报》发表文
章《男子气概有害心理健康?》,在他看来,男性的精神健康仍旧是个禁忌话题,关
注度不够。“关于精神健康的公共教育多了,但往往没有针对男性。”
根据蓝医生的观察,相较于女性,男性往往更迟求诊,他们可能等到病情非常严重,
才愿意接受亲友的建议去看医生。延迟求医,甚至不求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他在
文章写道:“全球(包括我国)的自杀案例以男性居多,根据新加坡援人机构(SOS)
发布的报告,2023年有322人自杀,222人(相等于68.9%)是男性。”

令人欣慰的是,蓝忠正医生发现那些前往求诊的年轻男性,对健康问题有一定了解,
也相对愿意寻求专业帮助。另外,本地有专为男性而设的互助小组,他认为这有助于
让男性少些避忌,更愿意敞开心房。
蓝忠正医生指出,身心出状况时尽快求医,治疗效果会更好。如果当事人不愿求助,
他建议亲友拿出2P:patience(耐心)和perseverance(坚持不懈)来说服他们。
他说:“如果对方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可暂时给予他空间和时间,最重要是不能放弃,
继续鼓励和支持他求助。”

有些人,特别是男性或许对精神健康问题特别敏感,也可能误以为“等一等就会过去
”。对此,蓝医生认为可用癌症做比喻,让对方了解精神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应寻求
专业帮助。“ 一旦罹患癌症,我们不会等它自动痊愈,精神健康问题也一样。”
如果男性的担忧是,求助会让自己看起来很软弱,蓝医生建议告诉病人:疾病和一个
人的性格强弱无关。
费劲唇舌还是无法说服当事人?蓝医生说不妨请其他亲友帮忙。“或许换个人和他谈,
结果会不一样。我们不必坚持非要自己来,也无须因为说服不了他,而觉得自己做得
不好。”
不过,遇到某些情况,必须当机立断、迅速处理。一般来说,要是生活能力已严重受
影响(比如无法如常上班),或有生命危险(写了遗书),就必须马上求医或直奔急
诊室。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