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瓦经学院穹顶下入眠

如今的希瓦分为新城迪昌喀拉和伊钦喀拉(伊钦内城)两部分,尤其伊钦内城是独特的伊
斯兰城区和文化博览城,它也是乌兹别克斯坦首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大量
历史古迹得以完好地保存或修复,包括清真寺、礼拜殿、宣礼塔、经学院等。《环球时报
》记者在希瓦注意到,一些经学院不仅作为古迹供游人参观,还被改建成酒店接待客人。
在希瓦经学院的穹顶下入眠,能够近距离感受18世纪至19世纪希瓦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
相关资料显示,希瓦共有约65所经学院,其中50多所位于伊钦内城,包括穆罕默德·阿明
汗经学院、穆罕默德·马赫拉姆经学院、穆罕默德·拉希姆汗经学院在内的多所学院都被改
建为酒店。
以穆罕默德·阿明汗经学院为例,这家建于1855年的经学院据称是所有希瓦经学院中规模
最大、瓷砖铺设最多的一家,如今开设着希瓦东方之星酒店。该建筑由烧砖砌成,两层楼
高,共有130个房间,墙壁厚1.5米。站在院内,记者看到,东翼是清真寺的蓝色圆顶,西

翼是教室的蓝色圆顶,建筑外围的墙面上都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拱门,能够看到后面的房门
。据史料记载,约有260名学生曾同时在学院内学习和居住。改建为酒店后,这座建筑内
还设置了旅行社、货币兑换处和咖啡馆等,可容纳游客137人。
记者在当地人带领下顺楼梯爬上二楼,发现这段楼梯和高耸的宣礼塔的楼梯很相似——两
边是泥土墙,中间空间十分狭窄,两人同时通过需要侧身相让,台阶由泥土砌成,高度整
体偏高且每节不一,但基本在30厘米左右。记者在二楼看到几个酒店房间,房门都是雕有
精妙花纹的木门,用的是传统门环。与楼梯间相似,这些房间的空间也十分紧凑。酒店设
置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面积分别是14平方米、20平方米和30平方米。为记者领路的
当地人说,过去住在经学院的都是小孩子,所以房间都不大,但现在很多乌兹别克斯坦人
喜欢住宽敞的大房子,所以看到这些房间让他一个当地人也感到很惊讶。
有居住在东方之星酒店的英国游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经学院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酒
店古朴雅致,位置优越,比如东方之星就在著名的未完成的巨型宣礼塔“矮塔”下,可以沉
浸式体验希瓦和伊斯兰教的古老文化,“历史建筑改建为酒店对游客来说是感受当地文化
再好不过的途径,能够住在这家历史悠久的美丽酒店,我感到很荣幸”。不过,也有游客
认为这里楼梯过于狭窄陡峭、设施较为简陋、白天游客量大,需要谨慎选择。
世界经济论坛的旅游业发展指数显示,乌兹别克斯坦在119个国家中排名第78位,在过去5
年中上升了16位。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2023年9月公布了“乌兹别克斯坦
—2030”战略,列出了乌国各领域计划实现的目标,包括将外国游客数量增加到1500万人
次,比2023年660万人次的游客数量翻一番以上。米尔济约耶夫还呼吁创建“旅游集群
”——为游客提供住宿和其他服务的综合体,而经学院的改建案例就是希瓦在维护其历史
特色的同时,为游客提供独特住宿体验的尝试之一。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