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河桥]第238期 – 五周年纪念特刊(三)

硕果累累庆华旦
讴歌《硕河桥》
五周年
夏之云

越过黑暗深渊
欢庆欲火重生
晨光璀璨处
辟一片艺苑
文化战线上
笔为戈 诗为伴
奋进勇冲锋

沧桑风雨
五载跋涉
绿了征程
红了硕果
繁花织锦处
熊熊烛光庆华诞
深深祝福颂文苑
硕河文士冲天韵

弘扬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吹拂古韵平仄声
文采斐然翰墨香
深邃悠远佳篇

照亮时代索求
赓续中华文脉
延续 传承

 

贺硕河桥
唱和诗刊
五周年庆
童行早

又是金秋八月天,
硕河弹指五周年。
朝夕相伴作协组,
风雨同舟唱和班。
时事一题一热点,
网闻百辩百家欢。
他方名宿亦参战,
己见各抒妙趣添。

华语曾经历不堪,
集群与共意非凡。
胸中酝酿小民斗,
笔下诠言大国巅。
词韵溢于栏目外,
诗文飞至鹊桥边。
黄龙授道终成道,
青雀出蓝更胜蓝。

 

硕河五载
诗滔滔
郭春明

一支独秀硕河桥,
万紫千红满地飘。
千岛古诗添魅力,
印华文坛枝叶茂。
幼童汉语朗朗口,
耄耋诗耕渐渐骚。
五载硕功无可没,
唱和诗运浪滔滔。

 

任重道远
李庭蓁

今天是你的生日
硕河桥文苑

你可知道
临近生日
硕河桥上 文友群聚
在商讨准备
为你庆生设宴

你看到了吗?
千岛骚友们
沾墨挥笔
近体诗 新诗
散文诗 散文
贺稿如纷飞雪片

你听到了吧!
文坛男女老少

齐声赞颂你
为传承方块字
任重道远
五年如一天

齐声祝愿你

不忘初衷
永远屹立在硕河桥畔
为弘扬中华文化
至永远 永远

苑园
贺“碩河桥”
五周年
采田水


昨日
先辈们辛勤耕耘
鲜花茂盛的花园
无情的黑手
崔毁了它


今日
园丁们修复
荒废三十余年的花园
忙着收集幼苗
撒种子
努力灌溉


明日
细心栽培
幼苗茁壮成长
满园簇簇
吐露芬芳

 

诗缘
——硕河桥创刊五周年侧记

苏歌

李庭蓁主编于七月初发文通知,为庆祝【硕河桥】8月8日创刊5周年纪念日,邀约诗友文友写诗文刊登在【硕
河桥】五周年特刊中,使特刊添姿加彩。
学习写近体诗有几年了,自忖没什么长进,在唱和诗群里我是忝陪末座,绞尽脑汁才能写出一首唱和诗《和诗
怡情》呈给锺俊仪老师请他斧正。
2021年11月21日,为祝贺【硕河桥】发布百期,我写的一篇贺文《百期感怀》,李主编发到《好报》,承蒙《
好报》总编辑锺老师抬爱获得刊登,之后陆续有投稿,直到2022年11月21日《好报》停刊为止,恰好整整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9月21日《好报》刊出一篇拙文《没有掌声的一首歌》,附上编者的话:
真心话!很喜欢苏歌这篇闪小说。故事简单,但不落俗套。我们看到故事里有四段情节,苏歌把这些场景行云
流水,一气呵成写出来。没有辞藻的特别雕塑,就像老爷爷在榕树下讲故事那样,令人有说不出的亲切感。读着,
我自己就仿佛是在听小马唱歌的那群贺客中的一个。
给你点赞!苏歌,加油!
自从我写作投稿以来,第一次获得报刊总编的留评鼓励,令我受宠若惊。暗下决心,今后将更加努力学习,提
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方不负锺老师的厚望。
其实,最先知道锺老师大名源于一份旧剪报——发布于2017年5曰7日的《好报》,标题是印尼华族先贤传略
39,讲述的是我外公的故事。
当我看到郭居仁乡亲发在故乡宁岳群聊组的这份剪报时,有关外公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随即提笔写了一篇回
忆性散文《外公的外公》,于2021年4月在报刊发表。2023年3月13日把该文修订后改文题为《望月怀远》投稿到锺
老师主持的《印尼华闻》电子报,有幸获得刊登后,之后继续投稿至今,算算已有37篇。
今年4月3日,李庭蓁主编交代奉上一本《聊寄唱和诗》诗集给锺老师。之前与锺老师是通过电邮联系,费时费
劲,我联系金梅子老师,他给了我锺老师的微信号,同时告知可向锺老师讨取已故谢映辉老师作品《梧桐集》。
锺老师收到诗集后,加了我的微信,我开始向锺老师取经学诗。第一堂课:第一和第二句叫做“起”,第三和第
四句叫做“承”,第五和第六句叫做“转”,第七和第八句叫做“合”。这是作诗必须讲究的起承转合。
适逢清明,锺老师发来几首吟咏清明的诗作,征得他同意后,《甲辰清明吟》当作硕河桥的唱和题诗。
4月5日,【唱和诗楼】群主邀约锺老师加盟,锺老师挺幽默地留言:“苏歌文友带我去硕河桥,迷路到诗楼。”
4月7日,收到锺老师寄来的两本书:《梧桐集》、《文苑拾粹》。衷心感谢!
7月5日,在老同事群聊组看到余月霞发来的一篇意如香老师撰写的《印华诗坛前辈锺逸诗人的诗愁之路》,她
附带说明锺俊仪(笔名锺逸)和江恭忱是她念高中时的老师。
翌日,另一位老同事把一张泛黄的剪报发到我的微信,锺老师当年的诗作——残香。我立马转发给锺老师,并
奉知移居美国多年的老同事陈春仙发来信息,原文如下:“这是我珍藏了59年的剪报,它跟着我从棉兰搬到椰城,
再从椰城搬到美国,都舍不得丢。当年印尼政府封禁华文,这是当年最后一天的报纸,锺先生写的诗(可惜我没写
下日期),至今还感觉到当时那心里的痛。(忘了报纸的名字,好像是《辛亥日报》?)”
可以想象锺老师接信后的激动,他随即回信:“是《印度尼西亚日报》苏岛版。此诗刊出后第三天,报纸就被政
府下令停刊了。没想到我竟然有如此真诚爱护的读者。感动!谢谢陈春仙读者。这剪报为我好珍贵。我存档了。以
后如果可能再版《诗愁之路》时会用到。”

再回看篇首提及的拙诗:
硕河园地百花香,斗艳争相唱和忙。
酝酿推敲开脑洞,咬文嚼字费思量。
挑灯夜读寻佳句,百炼千锤成锦章。
绚丽缤纷添异彩,美言妙语醉心房。
锺老师不吝赐教,并提出修改建议:第五、六句如果改成:“三更半夜”寻佳句,百炼千锤“化”锦章。既可以数字
对数字,又可以坚持一三不论,避免第五字不论的宽容。那是给初学者的豁免。
笔者学识浅薄,不知道“半”可以对“千”,不敢用“三更半夜”,锺老师一眼就看出病句所在,再用一个“化”字,化
腐朽为神奇。十分佩服!
陈春仙的二公子于7月17日回雅度假之便,带来了妈妈收藏近一甲子的心爱剪报,托我转呈给锺老师。在印华
作协7月27日的迎宾晚宴上,终于和神交已久、素未谋面的锺老师见面了,当我把《残香》奉上,锺老师接过这张
小小的剪报,非常激动地连声赞叹:“太珍贵了!”硕河桥的诗友许菁栽、燕飞翔、老顽童等在一旁共同见证这惊喜
的一刻。 可贵的是陈春仙竟然把这张剪报收藏了59年,更可贵的是她竟然把珍藏多年之物“完璧归赵”!
当晚,硕河桥与会代表陈慧珠、粱祐誌两位老师上台与印华作协总主席袁霓老师合影,遵照李庭蓁主编的嘱咐
,向主席介绍他们俩是硕河桥的接班人。
李主编还特意交代,在7月28日印华作协25周年联欢晚会上,设法把来自各地区、参加盛会的硕河桥诗友文友
集合起来拍照留念,所幸不负所托。

左起:陈德胜(雅)、苏歌(雅)、梁祐誌(北干)、侯斐珍(万隆)、燕飞翔(雅)、吴祖桥(棉兰)、许
菁栽(棉兰)、锺俊仪(棉兰)、沈华英(棉兰)、袁霓(雅)、文苗(万隆)、林来荣(棉兰)、孙国静(棉兰
)、陈星(万隆)、童行早(雅)、采田水(雅)、陈慧珠(北干)。

转眼即将迎来硕河桥创刊5周年纪念日,我写了一首七律祝贺。本文主要是叙述【硕河桥】牵线,我与锺老师
以诗结缘的故事,希望在他的教导下,我的近体诗作能够有所寸进。

 

棉兰许菁栽贺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