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河桥]第240期

缔结诗缘
五載春
贺硕河诗苑
凌云雁

硕河五载共欢歌,
佳作铿锵互切磋。
诗友平台邀雅聚,
词朋硕苑竞吟哦。
年年岁岁承情盛,
句句篇篇寄意多。
周庆欣逢斉祝贺,
笔耕不辍莫蹉跎。

 

和睦家园

冷沙赖冬娇贺

 

六行一首
赠硕河桥
鍾逸

喜欢那一抹的清新与葱茏
我放怀享受诗情画意的涌动
细看几丛挺拔的绿意
我赞叹幼苗挣出泥土的苦工

园丁们还在锄泥播种
精心编织更美丽的梦

 

缘结硕河桥
鍾逸

搬家前一个多月,忙着清理三楼的书房。把书本装进旅行袋,用绳子缒下到底层。
好大的体力消耗!
帮我搬家的外甥指着一个装满剪报的透明塑料袋问:“舅舅,这些碎纸也要带过去吗?”
“要! 当然要,那是我的心血呀。”我提高声浪说。
外甥一脸懵懂。在不识方块字的他看来,那的确是一堆碎纸,没有价值的废纸。
他不了解,为什么我郑重其事的说,那是我的心血!
是的,那一塑料袋的剪报的确是我的心血。那是我于2009年《好报》问世后,在文艺版《
日里河》和星期刊《文学》版上发表的诗和文章。还没有付梓成册。
这都是我的老伴每逢《日里河》和《文学》出版的晚上,用心读了一遍后,小心翼翼地剪
下来收存的。如果当天没看到我的作品,她脸上会有一丝失望。这点我很清楚。因为她曾说过
:“每期的文学版都有别人的诗,你的呢?你自己一直忙着编新闻,忙翻译,忙这忙那,写诗
都没时间了。”
我告诉她,正因为我自己是主编,所以更应该把篇幅让给别人。其实,几乎每晚在等候排
版同事交来打印的大版前,我常常都在构思,想律诗的对仗。
看到广告里的“咸肉粽”,就会联想到“苦瓜汤”,看到“猪脚面”就想到“豆沙包”。想想少年时
读过的“笠翁对韵”里都阙如的例子,倒让我对上了,暗自好笑!
我知道,喜欢和看得懂格律诗的读者越来越少。有时候,把新作的绝诗律诗发给亲友,同
学和学生的群组,什么反应都没有。也许他们看都不看,的确很令人懊丧,以后再也不给他们
寄诗了。
但是,写诗仿佛成了我这个退休编辑运动脑子的唯一招式。我怕患上老年痴呆症。于是只
要抓到触动心灵的事物或新闻,就会不能自已地平平仄仄平平仄起来。
自己当主编的报纸走进历史后,诗作只在自己掌门的在线平台露脸, 同时通过WA 与曾在
江楼(江陈诗先生寓所)学诗的师弟师妹们分享。其中最常为我把关的是吴祖安师弟。难得他
在工作繁忙中,为我抽暇认真细读,找出瑕疵质疑,让我修改。诗路跋涉途中,有师弟如此,
何其幸哉!
那时候,所写的诗,除了和几位师长好友分享,真的就是敝帚自珍了。
一个星期天,祖安邀了资深写作者陈德贤(《渔村风雨》一书作者)及两位女文友秋月
和李兰来看我。我们在一家幽静的素食馆聊了将近三个小时,当然也谈到近年来常在若干媒体
出现的硕河桥和唱和诗,谈到其中不符平仄,黏对和押韵格律或触犯禁忌的作品。

过后,陈德贤词长和我通讯谈诗。那时是清明节期间,我写了三首清明七律,他要转寄给
“硕河桥”, 但发现苏歌文友已先一步代我投稿了。陈词长鼓励我。他写道:我认为对古诗词有
研究和有兴趣的老师,应该支持唱和诗,用一个平常心共同耕耘。
我立即回他:没问题。
就这样,我被带进了硕河桥诗社,与众吟友结下了唱酬缘,一同在学习近体诗的长途跋涉
前进。
近体诗是严格讲究格律的文体,经过历代诗坛前辈们的斟酌更改,一代比一代严谨。我手
边一本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系列的“清诗别裁”,所选的清代诗人佳作,格律无不严谨工整,
天衣无缝。
随便举例如下:

喻成龙: 闻笛
梦里悠悠横笛声,高天露下共凄清。
愁来江汉人何处?望裏关山月倍明。
万里孤云随绝漠,十年羸马更长征。
谁知一曲终宵怨,霜雪无端两鬓生。

另外一首:

严虞惇
对月有怀
十年一梦鬓垂丝,禅榻茶烟事最宜。
正是空江明月夜,相逢樽酒落花时。
伤心暮雨还朝雨,瞥眼桃枝更柳枝。
身似荷珠原不着,从今学道未嫌迟。

还有,张廷璐:

落月楼台一笛风
餘霞散漫晚烟浮,长笛风前响欲流。
几点鸦归远村树,一声人倚夕阳楼。

梅花早向江城落,杨柳曾传绝塞愁,
何似神仙骑鹤背,凌空吹彻万山秋。

看看他们工整的对仗,音韵铿锵,诗意清新,用字平易却能叩人心弦。我相信诗里没有一
句是让人费解或不明白的。这样的诗,是我对硕河桥今后走向的热心期待。
走笔至此,算算字数快要超过李庭臻主编限定的使用篇幅权限,就此打住。
谨祝硕河桥诗社更上一层楼,诸位诗友吟侣安康幸福,吟情逸兴与时俱进,掀起印华文坛 的近体诗暖风。

 

硕河桥诗刊
五周年庆
西河子

不是浙江潮,
依然起凤蛟。
要看波浪涌,
且上硕河桥。

 

祝硕河桥五周年紀念

许菁栽

办华文报這行业,真是挺而走險吃力不討好。华文解禁,遍地開花,二十多年來眼看著
華文報起起落落,已是多見不怪常事,耶城的新生、和平、商报、印华日报、印華東协周刊等
等;棉兰的印廣、早报、正报、好报,一一宣告倒閉!原因何在?卅二年禁錮,三代人华文盲
,雖然華團大力支持教育,中国派遺資深教師助教,无奈外文洗脑,崇洋是尚,對於生疏漢字
,在此地好像不合時需,望而生畏,青黃不接,縱使学有所成者也寥若晨星!社會上也多有懂
得華文而不愛看華报習慣者。
唯獨書法一門有益修心养性,反而一枝獨秀,欣欣向荣,无分國籍,走向世界。長年各國
有輪流展覧,交換心得,分享墨宝。
碩河橋的创刊,以最簡便園地篇章作為捷徑,不求回报,工作人員都是退休人仕或业餘消
遣,大家僅憑一股傻徑,默默耕耘,无私付出,旨在宏揚中華文化。
創刊初期就面臨新冠疫情暴發,严峻死神召喚和挑戰,足不出戶,居家自保,盡量避免公
众場所集合。
文友们以写作消遣,诗詞互相酬唱和对,所謂一石击起千层浪,刻下已成各名报爭先登刊
,正所謂有意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蔭。碩河桥也把历来唱和诗结集成书,出版精美<聊
寄唱和詩>,酬勞詩友們和社會知名人仕,紙貴洛陽,好評如潮!碩河橋獨占風光。
五年來愚日寫一詩,風雨无阻,詩中离不開國际時事新聞,社會動態,政治,历史,經济
,运動,中醫药,艺术,名人事事!無所不包,健康論談,都是在百忙中挥毫,有褒有貶,錯
误難免,雅俗共賞,如果出書,少說也有十部,師恩母德,永銘心中。
碩河桥园地一晃就是五年,大家同心协力,更上一层楼。最后仅以小诗祝賀:
碩河桥上艳陽天,
雲集五齡慶典歡。
但愿虛心同晚节,
年年此日祝平安。

 

祝贺《硕河桥》创刊五周年

文平

创立硕河桥园地,迄今五周年。桥上铺滿红花绿叶,艳丽非凡!
老园丁同甘共苦,辛勤耕耘,坎坷挫折难免,血汗滋养青苗,困难打不垮园丁们,在大家
庭中,以并肩合作,携手共创的精神克服一切阻碍。
智能手机牵引,不论天涯海角,文友未曾见面,然而,千里共蝉娟!《唱和诗桥》中,努
力做功课,仿佛在当年课堂上,老师出题写作文,你唱我和感乐趣!
硕河桥中大约近40位老园丁在歌颂唱和诗,欢聚桥中习诗诵唱,古诗新词形成合凑曲 _ _
学习国粹近体诗,弘扬中华文化,高攀文学的顶峰!前贤泰斗无私来指导,晚生努力学习平仄
与格律规格,诗词刊登在报上,虽然良莠不齐,毕竟起步在学习,无可匪议!
乐龄人士,活动脑筋多思维,以防痴呆症;退休员工解除无聊,正所谓:“活到老,学到
老”,提高文化水平,同时从中得悉世界新阅,交流经验,何乐而不为!
五年来,硕河桥犹如一盏文学的明灯,照亮大家奔走文学的道路,先辈们指引着方向,大
家润步迈进,皆大欢喜!
硕河桥从零开始,披荊斩棘,在李庭蓁主编的领导下,各地文友的支持,乘风破浪,扬帆
远行,茁壮成长,成为今天文艺的新天地!
硕河桥为传承与弘扬华夏的传统文化,任重道远,继续前行,让我们欢呼点赞!

 

硕河桥五周年

杨蕙芳

时间飞逝如电,不知不觉硕河桥园地创办已五周年了。在硕河桥园地里,让我学了不
少笔墨之宝。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无法一一指出。
说来惭愧,才疏学浅的我,根本没才能,写不出什么好的作品,多亏主编宽容,才能
上报。
前辈们的好文章,篇篇引人注目,把历史和现实都描述的非常精彩,尤其是文苗老师
的新书“冷暖人生风雨情”及意如香老师的“风雨岁月赤道情”,更有一番风味。
现在,硕河桥报刊上,又多了“唱和诗”,使报刊更加精彩。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只适合当
一名读者,慢慢品尝,阅读、学习,实在是滥竽充数,应该需要一段时间进修,改进才行。
李庭蓁主编就不一样,她那坚持不弃的精神,叫人钦佩,选稿、写稿、排稿,任何事
她都亲力亲为,真是文学界的豪杰,为北矸峇鲁文学的领路人。
希望文友们再接再厉,为硕河桥园地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滴滴笔墨
牵着你
系着我
朝同一个目标
前进

岁月
冲走青春
冲不走志愿

大海
隔得了岛屿
却分不开
彼此坚定的心

五年来

文学生涯
积极创新
为硕河桥
增添姿彩
生生不息

 

红红火火硕河桥

—— 贺硕河桥五周岁

李庭蓁

光阴弹指间,
一晃五周年。
初发心依旧,
坚贞迈步前。
2019年8月8日是硕河桥创刊日,风雨兼程的五载时光,在千岛文友眷顾下稳步向前。
2021年庚子春节前夕,新冠暴发,三年严峻疫情肆虐,没让硕河桥倒下,反而异军突起,
另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唱和诗】!由许菁栽、陈德贤、寒松子、文苗四位元老当先锋,开创
硕河桥【唱和诗】近体诗篇。
可慰的是,如今【唱和诗】的人数及阵容渐渐扩大,素质也慢慢提升,从七言绝诗到七言
律诗,从只对平仄及押韵到学习对仗。近来,多位有志学近体诗的文友们,都严格要求自己的
和诗习作符合平仄,对仗和押韵及别犯禁忌,真是一件喜事!更振奋人心的事:许菁栽中医的
师兄——锺俊仪老师,加入硕河桥【唱和诗】群为我们把关啦!
锺老师在贺硕河桥五周年纪念特刊的散文《缘结硕河桥》中述说,他是由硕河桥【唱和诗
】四大发起人之一的陈德贤元老推荐鼓励及邀请参与指导吟友们习诗唱和的。
2024年4月5日,锺俊仪老师被邀请加入【唱和诗楼】古诗研讨群,记得那时锺老师还幽默
地在群里留言:“苏歌文友带我去硕河桥,迷路到诗楼。”大家有目共睹,自从锺老师加入硕河
桥诗社后,承蒙锺老师的赐教指正,文友们的唱和诗水平大大提升了,让我在此代表硕河桥诗
社,感谢锺老师热爱中华诗词文化的无私奉献精神!
2024年1月25日星期四的【硕河桥】第210期,是【硕河桥】有纸质报的最后一期。 1月31
日,雅加达的《印华日报》通告,从明日开始纸质报停止出版了。《印华日报》纸质报被网络
时代潮流淘汰淹没,已走入历史。
所幸《印华日报》通过电子报继续和读者见面。【硕河桥】第211期,于2024年2月1日星
期四如期刊出。
【硕河桥】没走到末路,“唱和诗”也未结束,反而办得更红红火火。纸质报的停刊,激励了
唱和诗所有吟友,大家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把握得来不易的学习近体诗之因缘,不放过每次
的唱和。
忆及印尼新秩序掌权时期,三十二载禁锢华文,华校被接管,教师失业、学生失学,那段
黑暗的苦难日子,大家刻骨铭心,永不忘怀!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世界不断发生巨变,东风压倒西风,新兴国阵容不断扩大,白色恐怖
势力、帝国主义国家在作垂死挣扎。祖籍国正以飞快的速度崛起,以世界第二大国的丰姿屹立
在东方,联合国把华文华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非洲及中东部分国家,规定学校把华文列为必
修课。
善把握百年大变局的有利契机,加把劲!共同担负弘扬中华文化重任 ,让祖籍国古老之
老子文化、孔子文化、弥勒文化传遍世界!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大同世界早日
呈现。

 

赖何贺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