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河桥]第250期

黄河(二)
棉兰许菁栽

跳进黄河洗不清,
如今清澈见分明。
昆仑青海奔流下,
溶化巴山雪水冰。
万里征程难想象,
九区横贯流淌腾。
古今雄壮不停息,
华夏母亲滋养享。

绿洲若尔草原横,
河水远观九曲衡。
涌入兰州甘肃地,
北楼西望满天星。
美如锦绣画图卷,
湍上急流射箭声。
残月如弓天挂上,
黄沙大漠孤烟蒸。

落日长河如画屏,
富饶宁夏内蒙耕。
农田游牧忙生产,
北国风光闪耀晶。
左突右冲激怒吼,
黄河咆哮龙门澎。
欲穷千里楼更上,

九转玉关壶口迎。

秦朝一统见灭生,
大汉辉煌唐鼎盛。
铁岩明清元宋过,
也曾灌溉汉宫庭。
齐鲁文化璀璨地,
印刻皮肤黄色承。
漂亮母亲因养育,
沧桑岁月龙传称。

 

乌镇风光
悉尼谢绍勇

宁谧翛然比凤池,
花香古镇焕新姿。
白墙黛瓦千家秀,
攀屋青萝百景怡。
伤别情人桴楫处,
婀娜柳影鹊桥诗。
晨熙窄巷迎朝日,
有别西洋画景奇。

 

黄河(一)
棉兰许菁栽

浓缩黄河滚浊源,
巴颜雪水喀拉山。
征程'几字高俯瞰,
横贯神州大地妍。
壮阔波澜大日曲,
晶莹闪耀如同天。
无瘕见底纯清彻,
青藏高原九曲湾。

自然水草韧新鲜,
三大良马育培闲。
选马秦朝勇上战,
龙羊青海入四川。
草原滋养生灵世,
宝贵长征孕育先。
一片孤城山万仞,
黄河远上白云间。

蓄力切开北上宣,
黄河被誉明珠鲜。
桥梁座第量枝术,
骏马赋于蒙古原。
吕布生成天下猛,
昭君出塞琵琶弹。
泥沙黄土母亲育,

滚滚长江大漠烟。

黄河壶口昆仑山,
怒吼震天瀑布溅。
万马奔腾浪卷鼓,
一望无际米梁田。
豁然释怀龙门跃,
大禹劈山治水源。
见证兴衰华夏史,
天人合一母亲传。

 

游北悉尼
蓝花楹街区
悉尼谢绍勇

蓝楹紫彩碧苍穹,
欲探新芳旭日逢。
漫步仙氛欣客醉,
拿云海畔逸游崇。
人群侃侃观瑶景,
笑貌盈盈摄丽宫。
顷刻花光存腑底,
清奇尽挹别春风。

 

孤儿院院长和他的孩子们
摘自:FB Rustty 2024年04月05日

翻译:贾文俐

他告诉孤儿们,他们将到乡下去玩,大家应该很高兴。他们将把那些恐
怖的,令人窒息的城墙,想像成长满鲜花的青青草地,还有可供他们洗澡的河
流,以及里面长满草莓及蘑菇的森林。
他告诉孩子们要穿最漂亮的衣裳。因此当孩子们来到操场时,每两人一组
, 穿戴整齐,满心欢喜。
然后他和孩子们一起走,他向前昂起头,牵着一位小孩的手。他没有戴帽
子,一条皮带捆在腰间,他只穿高筒靴子。
战争未爆发前,亚努斯。 科尔恰克(Janusz Korczak) 在华沙经营一家
孤儿院。 1940年他的孤儿院被逼搬到华沙的犹太区。亚努斯随着孩子们一起搬
走。
他原本有机会离开犹太区,反抗军愿意帮忙他逃离,可是他选择留下来,
和孩子们在一起,直到最终。
1942,8月初,他说服纳粹警察让他和孩子们到特雷布林克
(Treblinka), 一个绝灭种族的营地。
“我生存并不是为了被爱,或被仰慕,而是为了去爱及付出。我周遭的人并
没责任来爱我,反而,那是我的责任去关怀这世界,关怀人类。这就是亚努斯.
科尔恰克(Janusz Korczak)。
译者注:
以下由网路上收集的资料:
亚努斯 科尔恰克 (22/7/1878 – 7/8/1942)波兰犹太人,是一位小儿科医生
,教育家,儿童作家,儿童权利提倡人,儿童宪法起草人。
他的原名是亨利 戈尔兹密特 (Henryk Goldszmit), 亚努斯是他的笔名。
他在华沙拥有一家孤儿院。
好几次波兰地下组织要帮忙他逃离犹太区,都被他拒绝了。

5/8/1942,德军把孤儿院的192名儿童(有的说是196名儿童)以及院里
的十几位工作人员,带到特雷布林克(Treblinka),一个绝灭种族的营地。亚
努斯再一次拒绝了地下组织要帮他逃离的善意。他说:“你不能在半夜留下生病
的孩子,更不可能在这时候离开这些孩子”。
“孩子们穿上最好的衣服,每人背着一个背包,带着一本书或玩具。几位护
士跟着大约两百名位孩子,穿戴得非常整齐,走上祭坛。” 约书亚伯尔(
Joshua Perle), 如此记录亚努斯及孩子们由犹太区走上死亡之营地。
当他要登上火车时,一位纳粹的军官认出亚努斯是他喜爱的儿童作家,
军官有权利可以赦免他,因为他是国际名人。可是,再一次,亚努斯拒绝了。
他和孩子们搭上火车,从此人们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另外一位见证人,玛丽伯格(Mary Berg),在她的“华沙犹太区日记”写
着:”如今亚努斯医生和孩子们的家空着。 前几天,我们站在窗前,目睹德军包
围孤儿院, 整排的孩子,互相牵着他们的小手,开始走出大门。有些孩子非常
幼小,大约才两, 三岁,最大的孩子也不过十三岁。 每一位孩子手上提着小小
的包包。
在波兰的华沙,人们为纪念亚努斯,建立了好些纪念碑,最著名的是在
一处犹太公墓, 亚努斯带着他的孩子们走向火车的雕像轰立在哪儿。每一年六
一儿童节,成群的学生来此悼念他。
有些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2023年,一颗小行星,也被命名为亚努斯。
他的故事被歌剧歌颂,也被拍成电影及电视剧。

 

班芝兰的旧书摊

金梅子

闲来无事,整理旧书。书架不大,存书却不少。小部分由棉兰运过来,一部份由文友馈赠
,大多数是从旧书摊搜购所得。
记得当年迁居耶亰,由于家里日用品太多,运输困难,故而满橱旧书,都不得不忍痛割爱
,转送给朋友。每送走一批书,心里总会有股难舍与痛惜。
我是条“书虫”,爱书如命。改革开放后,艳阳高照。华文报刊,书店都应景丛生。只因新
书售价太高,我囊袋羞涩,买不起。只好转向旧书摊去寻宝。
旧书摊的书又多又便宜,对我来说,无疑是个大诱惑。加之家门前直抵班芝兰的小客车川
流不息。只要跨上去,花四千盾就能将我带到目的地。所以一有空闲,我都会往那儿跑。
在旧书丛中穿梭,心态犹如在古物堆中寻宝,充满激奋与喜悦。每到此处,总是流连忘返
,与多位摊主都混熟了,每有喜爱的书,他们都会主动向我推荐。
旧书摊设在小南门一角。当年有部分店面未开业,旧书摊主就占用了屋前的走廊,摆卖着
各类旧书。这些旧书种类繁多。英文,华文,印尼文都有。由五十年代的儿童读物如“儿童樂
园”,“世界儿童”,武侠小说, 文艺小说,书画刊物,连环图画,学校教科书。林林总总,任君
选择,价格也相对便宜。如果有耐心搜寻,往往还会发现一些绝版本,令人惊喜。
所以,只要入宝山,我都不会空手而回。家里的小书橱,也就越塞越满,就连书桌都放满
了。说真的,买了这许多书,也无法全部看完,大多都当摆设。
我曾向摊主试问旧书的来源。他说,一部份是由收购旧报纸的推车族带来。如果运气好,
还会碰见一些去世老人的大批遗物。子女不懂华文,就会将它秤斤计两贱卖,十分可惜 。
听他们表述,心里有些沉痛。这么珍贵的藏书,就这么草草糟蹋掉,若老人泉下有知,真
不知有多心疼?
然而,想来也无奈。后代不懂华文,收之也无益。不只占地方,放久了还担心长白蚁,就
算要送人吧,也不一定有人肯接纳。所以,对于这些年轻人的矛盾心态,我也能理解。他们都
是华文断层年代的受害者,迄今旧伤未愈。怎能怪他们?
有一回,在旧书摊偶遇作协的老文友狄欧。他一见我就神秘兮兮的对我说:“跟我来,给
你介绍一本好书!“
什么好书?会不会是绝版本?
我好奇地跟他走到一家走廊前。只见他朝地上一指,哈哈大笑。我一看,猛吓一跳。我的
天啊,这竟然是我的著作,它正可怜兮兮地躺在墙角。像孤儿般乞人怜悯。
一旁陪他来的文友对我说 ,他也发现有好多本印华文友的著作,都摆在旧书摊中纳凉,
看了真令人心寒。

我赶忙抱起“亲生儿”,将它买下。可悲啊,今一代的老文人 !
话再扯回头。在家中,我除了拥有丰富的藏书,还有好多本字典。现代版的,康熙版的都
有。只是自从电脑手机问世后,这些陈年旧货早已失去作用,将来也只能当古物留为纪念。
谈起厚厚的字典,我心里一直存疑。既然繁体字可以简化,为什么字典就不能方便化?
曾经听人说:通常运用的字眼,一般不超出两千字,其它都是多余的。我当初不信,后来打开
手机寻找同音字,才发觉熟悉的普通字果然不多。其中大半数是偶用字或晦涩字,未看过,也
读不懂。
既然偶用或不用,留在字典里何用?厚厚的一大册,反而成为翻寻者的障碍。
我天真地想:倒不如,将字典也来个革新,分成新/旧两册。通用字编成新册,薄薄的一
本,方便查阅;而老册则作为收藏备用,岂非更妙?

 

《质朴的快乐:饥饿时的一餐温暖》

镜水

人们常说,幸福无处不在!它藏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于我们来说,最简单而却最
深刻的快乐,莫过于当饥肠辘辘的时候,能够品尝到一口温暖的食物。这种平凡而真实的快乐
,充满了人间的温情与关怀。
记得小时候,是在我家的小院里度过的。那里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着独特的宁静。每到
傍晚,爸爸总会在厨房里,架上铁锅,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粥。由于常常在外面玩儿,因此跑回
家时早已饥肠辘辘。爸爸的粥,简单而美味,每一口都带着浓味儿,这就是家的味道,平凡又
让人快乐。每一次端着热腾腾的粥,站在厨房门口,闻着那熟悉的香气时,心中的快乐感油然
而生。这种来自食物的快乐,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大城市追求梦想。生活的节奏变快了。工作日复
一日地忙碌,有时候甚至忘了吃饭。然而,每当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能吃
上一口热乎乎的饭菜,无意间成了我最期待的时刻。那一刻的满足感,似乎可以消除所有的疲
倦,让人重新获得力量。无论是简单的家常菜,还是一碗热汤,都能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
食物不仅仅是饱腹的工具,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快乐的象征。在那一口温暖的食物中
,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父母的关爱,以及生活的美好。最快乐的事,往往是那些最平凡、
最简单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当饥饿的时候有食物吃,便是生活中最朴素而又最深刻的快乐
。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忙碌与压力中,也要学会珍惜身边的温暖与关怀,感恩那些平凡中的美
好。

 

四则小故事
苏歌

弹弓
今年6月29日,逛市场时偶遇售卖老玩具的小摊位,买下一把精美的木制弹弓。当
晚在网上浏览时,恰好看到小时候的包拯在使用弹弓驱赶麻雀的视频,立马叫来小孙
女回放该视频一同观赏。
翌日,与小孙女到邻里的公园,捡了一些掉在地上的莲雾花苞,教她玩一玩爷爷
的儿时游戏,希望在她的童年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同班同学
7月14日,小孙女邀约同班同学去游泳,她比小孙女大四个月,两人情同手足。
妻子亲自下水教导,她同学的母亲忙着拍视频,我和她同学的父亲聊天,他来自
苏门答腊巨港,我谈起之前工作时经常到该市出差的往事,虽然他不谙中文,但知道
自己姓“吴”,五百年前是一家,理所当然,小孙女该叫他女儿“姐姐”。

忘年交
今年七月中旬,小孙女升上小学四年级了,她学习认真,还喜欢交友。开学至今
,三次测验拿了满分,26位同班同学的名字都记住了。
一年级时,小孙女认识一位负责校园绿化的老员工,在课间经常找他聊天,去年
他退休了,她感到若有所失。8月22日放学时,小孙女与忘年交不期而遇,格外惊喜,
随即合影留念。

学生古典钢琴音乐会
小孙女首次参加学生古典钢琴音乐会是在今年7月28日,因当天我们出席印华作协
25周年庆典,故无缘与会。
10月27日,音乐会在某公寓的大厅举办,小孙女第二次参加,被安排在第三组,
这一组总共有21名学生。中午一时开始,轮到小孙女时,她面带微笑、满怀信心走上
台去,向来宾鞠躬,随即开始弹奏……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