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园地》487. (2024.11.09)

 

一生

——悼念故友张树林

李宗舜(马来西亚)

用一生纸笔描绘

功过被烟火烧灼

你双脚并肩没有踩踏

一处泥潭,却有

忧喜从胸臆间开始漫步

你的忧喜从天而降

宇宙飞船是行星

全程护航

在与不在,予取予求

我们都在宇宙星航

看到风尘来世,那一场雨

在你的坟园,我的河道

中间的那片沃土

 

下着

————————————————–

擎天岗风景区

 

朝浪 (马来西亚)

早阳光辉亮丽

风和日暖,凉风习习

一片翠绿草原   伴着

浪波起伏的山形风貌

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人山人海,自由自在

享受大地绿野

享受暖暖的家庭团聚

祥云空宇飘逸

日光温馨心湖

翠绿大片草原

水牛在低畦处觅食

鸟儿在蓝空里翱翔

天地间一片安祥

心情欣慰

曲桥上人来人往

拍摄,交流与低诉情怀

欢乐之花开在各自心园

不问来处,不问去向

相逢归于缘分

离别不需悲伤

走出擎天岗景区

依然翠绿的草原山峦

依然冷风吹送

一片美好的回忆

伴我归去

伴岁月迈进

—————————–————-

职场偶拾

吴振钦(新加坡)

(一)我决定你的薪酬

加入这家公司之前,我并不认识他。上班后不久,我才知道他是公司的薪酬委员会成员。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参考秘书处的评估报告,检讨并决定员工们的常年加薪、表现花红和擢升。由于公司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因此,委员会是义务性质的,委员们都为公司提供无偿的服务。

当时,他已经年过半百,是一位专业绘测师,与朋友合伙成立绘测公司当老板。

薪酬委员会每年只开两、三次的会议。虽然他有时也会应邀岀席公司的一些庆典和活动,只是我没什么机会和他多谈。

某次活动的现场,当他抵达时,我照惯例上前欢迎他前来支持公司的活动。交谈的过程中,他忽然对我说:“ 我决定你的薪酬 ” 。

我觉得他的话有些唐突,但基于他是薪酬委员会的委员,我是新的员工,或许他只是想让我知道他的职责罢了。因此,我只是笑笑,不加回应。然后,找个机会去跟其他出席者打招呼。

一位在公司服务较久的女同事,大概是听到他所说的话。活动结束后,她告诉我,这巳经不是他第一次说出类似的话了。

老实说,我不知道他的话是开玩笑?还是想炫耀他的权力? 过后,我也淡忘了这么一回事。

后来,在另外一个场合上,在我和其他同事面前他又旧话重提,说他决定我们的薪酬。他一而再地说岀类似的话,显然已经超过做为一名委员的本分。

我据实和公司的主管讨论后,觉得必须终止他这种不恰当的言行。主管和委员会主席讨论之后,决定让他离开委员会。从此,我再也没见过他了。

(二) 倚老卖老

他是华社的资深领袖,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曾经为华文教育岀过不少力,深受华社其他领袖的尊敬。

我早闻其名,但和他有面对面的接触 ,是在我加入新的公司之后。当时,他已接近古稀之年,是公司信托局的成员,也是教育委员会的委员。这个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为公司的教育活动提供意见和指导,以便让更多的清寒学生受惠。

公司每年都会颁发助学金给各中、小学的学生。一向以来,颁发仪式都是由委员会的主席亲自主持的。有一年,主席决定让资深的委员也有机会成为颁奖嘉宾,进一步贴近和了解来自清寒家庭的学生。

他资历最深,理所当然成为那一年的颁奖嘉宾。秘书处协助他草擬了一份演讲稿,重点是让他在演讲中鼓励学生们发奋图强,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来提升自己,以便日后能够实现社会流动的目标。

当天,他在台上演讲时,却一再讲述尊师重道,敬老尊贤的精神。这样的内容,其实也很恰当贴切,符合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他颁发助学金给一名中学组的男生后,他忽然自己走回到讲台,开始批评这名男生,指责他不懂得礼貌,说这种态度很糟糕,等等。

男生走下台的当儿,听到他当众批评自己,急得哭了出来。我和另一位同事只好把他带出会场,安慰他,让他冷静下来。后来,我们才知道是男生在领了奖之后,忘了向他说声谢谢和向他行个礼。

经过一番安慰,男生终于停止了哭泣,却没头没脑地爆出一句话: “ 我不喜欢他,倚老卖老! ”

 

———————————————

走访心灵净土

阡陌 (泰国) 

走进群山,一路上云影相合柳杉夹道。

坊寮位于南台湾最边陲的乡镇,大部分仍保留着农耕地,草原上一片山花田野牛羊,秀丽宜人,穿过蜿蜒溪流的尽处,便是梯田茶园,散落的房舍点点山峦之上,一片世外桃源“共修有缘人”便坐落在半山的花丛中。

农场主人商场浮沉,打拼大半辈子,终皈依山水。于是打造荒芜了的祖屋,开始造梦。

从只对花艺一知半解的爱好,到得心应手,在花序的调节,不尽的挑选培植,原本荒烟的山坡,如今已是一片人间仙境的花海。

说是民宿,却也不一定是,农场的主人只接待一些亲土地,享受农风的人。奇怪的是订宿的人总是排队中,什么是共修?什么才叫有缘?他轻描淡写地说,各人的执念都不同,来了这里便是共修的开始,我不禁为那玄虚感到有些抗拒,心想人修个自在就是了,但看他一身布衣儒风的样子,必也进行着不一般的生命课业,走的那天才略略领悟修心与立道的基本,该是所谓归真和大地共融,也就是不强求。不执着,顺应大自然的赋予,其易也其不易啊!

农舍不怎么雕琢,一草一石看似浑然天成,但行走其间便又有一番领会,行行的菜园花圃,充满了野趣的一石一木,都有它的排水和喂养花鸟的功能,一些已经花蝶飞舞,一些还在垦荒之中,成群的鸡鸭,更活生了整片山野,道路的铺陈,梯阶围篱的设置,以至于花树的间距,都以视野为帷帐,让人融合在天地间的大自然里。农业局当然乐见这开天辟地怪侠,只收象征性的租金,整座穷乡僻壤的山林就任他玩转,有人说他是苦行僧,但他乐意为自己的土地付出,为满园秀色奔命。

山林这片天地,除了枫香、青枫、落羽松,和妆点四季的花草,天刚吐白,便见窗前云雾飘忽着,山岚间一幅山水泼墨便在眼前,清洗一阵,正赶着漫步云烟时,已见女主人瓜菜满蓝,花朵满怀的从茫茫烟水间走来,原来徜徉田园清晨就开始了,农场主人让我们离开城市的便捷进入乡野,和大自然的节奏凝聚,而我竟错过了薄雾中美丽的采撷。

这次的神奇之旅,是得知传说中山林的隐者,竟是大家十分挂念的老师,几个老同学便商议走访这块神秘净土,从填表订房我兴奋了好几夜,一心只想再次见到失联的老师,也顾不了是否适应山中蚊虫的日子。

仅仅长我十年的老师教我们文史,老师教书时,有时一头蜡发,有时满脸落腮,有时又刮青落胡潇洒无比,他经常一身牛仔裤、花衬衫颠覆着师表的形象,老师言举率性、充满魅力,学校女生总喜欢议论他的发型,衣着,称他为时尚男神-盖世太保。

然而老师却在不自主的婚姻中叛逆着,婚姻里的女人根本驾驭不了一个奔放感性,自由主义者,我们离开学校后,他受聘海外而浪迹四海,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

再次见到老师,他像个深山野人,束着一头白发,白须在风里飘着,他的苍老叫我有些惊异,但沧桑中那双眼神依旧充满睿智,老师和主人知己知彼,在人生的浪滔中,各自找到安顿的方法,他们选择了养在深山,朝暮与鸡鸭土狗为伍,有时草丛盘坐,咀嚼风云间的香秣,有时蓬头垢面山峰雾里穿梭,有时把锄耕作汗流浃背,于是我更早的清晨便随仙人遁入牧野,于嫣然的世界里采风。

我们在夜凉如水的星空下和老师亦师亦友调侃而谈,在我们离开学校后我和老师成了知友,记忆中,老师从不过问我的行踪,却一直扮演着良师益友的角色,然而我们都十分任性的走着自我的人生路,曾经的我像长了翅膀的云彩,在陌生的世界适应、游走着,当我由少女逐渐步入美丽哀愁人生时,从不与他分享美丽的喜悦,却又总是冀求他给我达观的开释,在偶尔相逢时,老师那双眼总能看穿千山万水外那个傻女孩是否快乐?

荏苒的多年中,也许,曾有一把钥匙在我们心门之间,然而时光辗转,在我们各分东西的许多年和变化后,那把钥匙已经锈了。

在人生的千帆过尽后,我已能谈许多世故的话题,我不再盲目的崇拜一些超脱现实的浪漫,这次,很意外的见到了师母,我愣着那一霎那,老师只说,哦!我来了一年后,问她来不来,她就来了。这个被冷落大半生的女人,就这样,永不嫌弃永不怨怼的追随他,老师的哦!何其潇洒?何其云淡风轻,我有些为师母不值,但看见师母本分的忙着,后院晾晒着家常,那么安适的过着日子,我想,也许,师母自始盼的就是一个爱相随而已,老师曾有的那份霸气、不满已经不在了,他和师母像友人一般,礼貌中又是百般客气。

时序入秋,淡淡的黄,红,涂抹在绿意的群山间,果实开始孕育,山涧烟寒霜降,大地倍感冰冷,酒在风声中凝聚着言欢着,寂静的山中,月光之下星点闪烁着,月色太美那本应夏夜才缤纷的萤火虫,便在远方的山谷招引我们。

深夜的窗台,风声雨声潇潇而来,苍茫的雨林中,像许多精灵窥敲着我们的世界,一夜风残,我正怜惜着那飘落的花瓣,主人却说,花舞风中恣意窈窕,自有飘零啊!是啊!花开花落,本就寻常,且不必伤怀吧!

这里,所有的入山出世,一静一动,没有时间表,只有简单从容的随喜,棉被的温暖,同伴的相惜,雾花里的美景,冰溪清泉的畅快,连赖床也充满幸福温暖,深山中已浑然忘了人间百般了。

老师经过大半生的自由,终于也在心灵的茫谷中找到了生命安歇的港湾,当道别我依然时有所悟,又时有所不解,从现实面来说是老师向晚年妥协?还是坦然放下?还是一种大悟?我想,又得回到人性大课业中探讨了。

而风中的隐士,在世外乐土中来去,把岁月种在梦田之中,在凡尘中看山、看水、剪风养息,不再为俗世疲奔,无论如何,这样闲云野鹤的日子,良朋相伴、挽诗拂风是多么惬意的人生归属,过去的凌云壮志,也只是沧海一声笑罢了。

———————————————————-

image0.jpeg

秋山红叶  (彩墨画 68 x 68cm)  范维香(新加坡)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