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1月27日电 黄姜饭、九层糕、沙嗲烤肉……每到年关,“印尼大叔”朱春金
烹制的印尼风味美食,为福州的新春增添一抹独特的“侨味”。
年味渐浓,晨曦微露时,扎根福州四十余载的“印尼大叔”朱春金已在厨房忙活开来。
他日前受访时透露,这些地道的印尼美食在春节前已被预订一空。
图为位于福州市香槟路上的“印尼大叔”小店。李南轩 摄
65岁的朱春金在当地被称作“印尼大叔”,其经营的小店也沿用了这个名字。他回忆道
,“这是女儿的同学吃了我做的印尼菜后给我起的,后来就传开了。”
美食与故事相伴,朱春金的人生历程总与佳肴紧密相连。
黄姜、沙姜、香茅……一碗看似普通的黄姜饭,实则融合了十余种香料的精华。金黄
的米粒间交织着淡淡的辛香,每一口都是朱春金对母亲厨艺的深情回忆。
1960年,朱春金父辈从印尼归国。归国次日,他出生在福建泉州。朱春金介绍,母亲
是印尼当地人,为了家庭毅然来到福建,即便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也始终坚强乐观
、勤勉持家。
“母亲曾说,黄姜暖胃,做菜不仅要美味,更要兼顾健康,不能偷工减料。”朱春金回
忆道,身为印尼人的母亲常为他烹制地道的家乡美食,黄姜饭便是其中之一。
朱春金父女时常一起制作口感软糯、味道清甜的九层糕。李南轩 摄
1979年,19岁的朱春金被分配到福州华侨塑料厂工作,该厂安置了不少归侨及侨眷
。1990年代,华侨塑料厂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后于2000年停工。
随着工厂效益的下降,其宿舍华塑小区内的东南亚风味食品摊位开始兴起,并逐渐发
展成为福州华侨美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地标。
1992年,深得母亲厨艺真传的朱春金开始摆摊,以黄姜饭和沙嗲烤肉串闻名,深受当
地食客青睐。而使“印尼大叔”名声远扬的,是其精心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