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政和八闽鸟”  改写鸟类演化史

(北京讯)鸟类从恐龙演化而来已是学界共识,但其演化过程及重要节点因化石证据稀缺
而迷雾重重,一直备受关注。
中新社周四报导,最近,中国科学家团队在政和动物群研究取得一项改写鸟类演化史认知
的重要化石发现——距今约1亿5000万年、比始祖鸟更像(接近)鸟、确证早期鸟类起源
的全球最古老鸟类“政和八闽鸟”。其揭示现代鸟类体型结构在约1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
晚期就已出现,并将以尾综骨为代表的鸟类重要特征的出现时间提早了近2000万年。

这项揭秘恐龙向鸟类演化早期过程的重大突破性化石发现和相关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
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调院)
合作者共同完成,成果论文周四凌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据王敏介绍,2021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调院合作组建野外团队。2023
年9月,该团队在福建省政和县首次发现奇异福建龙恐龙化石,并命名政和动物群。
2023年11月,野外团队又在政和动物群发现两件不完整的爬行动物化石,经过对其中一块
化石长达一年的室内修复和研究分析,研究确定其属于鸟类,命名为“政和八闽鸟”(福建
古称“八闽”)。

作为目前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的发现将鸟类起源的时间推进到中侏罗晚
期(距今1亿7200万年-1亿6400万年)。

王敏指出,“政和八闽鸟”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具有愈合的尾综骨,这是构成现代鸟类体型的
基石。鸟类和其他爬行动物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鸟类的尾巴很短,不但尾椎数目减少,而且
最后几枚尾椎愈合成一个名为尾综骨的结构。

尾骨缩短是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最彻底的形态变化之一,也是鸟类漫长演化历史中里程
碑式的改变。因此,“政和八闽鸟”的发现改写了鸟类演化的历史。
“政和八闽鸟”研究还发现,它虽然具有典型的现生鸟类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尾骨缩
短、肩带结构非常进步等,但其前肢的骨骼却和一些常见的、带羽毛的恐龙非常相似。
始祖鸟更接近恐龙而非鸟类

提起鸟类起源,发现于德国晚侏罗世的始祖鸟目前广为人知,但其在进化树上的分类位置
受到质疑,有研究认为始祖鸟属于恐爪龙类而非鸟类。
此外,包括始祖鸟、近鸟龙类、擅攀鸟龙类等“潜在的侏罗纪鸟类”,它们仍具有和恐龙一
样的长尾骨,至少在体型上与鸟类大相径庭。《自然》向媒体推送“政和八闽鸟”研究成果
时称,始祖鸟更接近恐龙而非鸟类。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周忠和看来,“政和八闽鸟”代表了全球迄
今已知除有争议的始祖鸟之外最古老的鸟类化石,“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所长徐星研究员表示,侏罗纪此前知道的唯一鸟类
是始祖鸟,其年代也是距今约1亿5000万年,但始祖鸟更像是一个长著羽毛的恐龙,“政和
八闽鸟”仅比始祖鸟晚约两三百万年,但已展现出现代鸟类的身体构型,这对于鸟类起源
和早期演化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相较于始祖鸟来讲,‘政和八闽鸟’整体上更像鸟。”王敏认为,“政和八闽鸟”的研究不仅
极大丰富了对鸟类演化历史的认识,也为理解生命演化过程打开了一扇窥探亿万年前奥秘
的窗口。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