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河桥]第263期

重游茂物63茶园

老顽童

初访六三似眼前,
白驹过隙已十年。
行车曲径探幽处,
漫步梯田绕月潭。
把酒言欢相见晚,
舞姿拍照乐翻天。
青山依旧情依旧,
绿水清甜茶更甜。

 

七十初渡,天地仍宽

一一悉尼冯淑萍

时光为岁月镀上一层层时代的色彩,而历史的箴言依旧深藏其中,等待人们细细参悟。在
这波谲云诡的动荡年代,在人工智慧日新月异的当下,在新年伊始之际,有人问我:“七十”之
后,还有什么可展望的吗?
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一位无话不谈的好友 ,在金龙潜渊、灵蛇瑞舞之际,她对未来又有
何期待?
“有啥展望?” 她没好气地回应,“看看自己的照片,简直像个老巫婆!”
突然,她话锋一转,语气认真起来:“新年里,我只想好好修身养性,把缺点改过,做一
个更好的人。”
这话听来寻常,却蕴藏著极深的哲理。世间最难的,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认清自己,承认
缺点,并下定决心修正,做一个纯粹的人。她随口一句话,竟道出了人生的几重境界,让我对
她肃然起敬。
“妳呢?” 她反问。
这正是我近来思索的问题一一
七十初渡,我要做一个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与时俱进的人!
自踏入七十岁起,得知我实际年龄的人,总会睁大双眼,上下打量我一番,仿佛看见一具
“骷髅”。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似乎七十岁真的是一道门槛,一个终点,日暮途穷,一
步踏过,便是黄土一抔。
可我偏不信这邪!
七十岁,为何不能是另一个崭新的起点?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社会的蜕变,从贫瘠落后到繁华富裕,从“鸿雁传书”到数字时
代的瞬息万变。每一步,皆镌刻在个人的生命履历,也融入了世界翻转的轨迹。
但见证,并非止步于回首;参与,才是对岁月最好的回应。
在这个人工智慧、量子计算、生物科技以前所未有速度重塑世界的时代,我们未必要
成为技术前沿的开创者,但可以是思想的探索者、智慧的分享者、时代变革的参与者。年龄,
从来不是界限;心境,才决定生命的宽度。
过去,七十岁或许意味著迟暮;如今,七十岁却可以是人生的另一场启程。与其将之视
为岁月的余韵,不如当作成熟的盛放。
年轻时奔波于事业、家庭与责任,七十岁后,终于能将时间还给自己。这是一个寻回

初心的时刻,是拾起旧日梦想的契机。诗词书画、琴棋茶道、远足旅行、结交知己,皆可为人
生再添光彩。
历史上,多少人七十岁仍活得熠熠生辉?
苏轼六十余岁,仍寄情山水,豪情满怀;齐白石八十岁后,依旧画笔不辍,佳作连连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得主皆年逾七十,其中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更是年高97
岁!这些例证提醒我们:只要心未老,岁月便无法束缚灵魂的飞翔。
七十岁,是人生的一种高度——经历风雨,也见过彩虹;品尝苦涩,也领略甘甜;懂得聚
散无常,也学会从容以对。这不是迟暮的无奈,而是岁月沉淀出的清朗与自在。
此刻的我们,学会与过去和解,也与自己和解。对往昔,不再执念;对未来,不再焦虑。
当世界愈加喧嚣,便学会静下来;当时代越跑越快,便学会慢下来。珍惜眼前的一花一叶,珍
惜与家人朋友的每一次相聚。
更重要的是,七十岁,亦是一个“传承”的时光。我们所拥有的智慧与阅历,不仅是自己的
财富,更是家族与社会的资产。无论是提携后辈,还是分享洞见,这个年纪的思索与发声,皆
可成为世代间弥足珍贵的桥梁。
未来之路仍长,何须畏惧?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其深度与广度。
在人工智慧颠覆世界的今日,在知识无远弗届的时代,七十岁,从不是人生的句点,而是
一首更悠长、更深邃的诗。
正如泰戈尔所言: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七十岁后,仍可如夏花般盛放,也可如秋叶般静美。这是人生的高峰,不因站得高,而因
看得远,心更宽。
七十初渡,天地依然宽,未来,仍可期。

 

细品刀郎新作《虞美人》

林越

《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巡回北京站的“跨年演唱会”成功举办,体现了刀郎在乐坛的高人气
。年末,《中央电视台》向刀郎颁发了“中国近20年来最伟大的音乐家”、“中国近20年来最伟大
的音乐诗人”、“中国近20年来最纯粹的艺术家”等重量级荣誉。
阔别十年,唱着山歌归来的刀郎,在春节期间休整一段时间后,计划于2月14日至15日在“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山东济南市举办第8场巡回演唱会。山歌乃民间性情之音
,飘扬在大西北的风尘里,萌动在北方的蓝天下,把无边思念唱响中华。
为了让更多人领略济南与古刹千年的风貌,感受历史与文化交融的风度,官方公布凭刀郎
演唱会济南站订票信息及本人身份证,14日至16日三天可免费游览灵岩寺风景区。
我在静候刀郎团队于济南站演唱会闪亮登场的当儿,经过网络欣赏了刀郎演唱的《虞美人
·故乡》。这首歌发行于去年9月12日,收录在同名专辑《虞美人·故乡》中。刀郎特意在家乡
四川资中县的古城墙边,对着儿时生活过的故居,对着静静流淌的沱江,在清悠的古琴和低沉
的大提琴伴奏下,刀郎用独特的嗓音唱着古赋与新文化编织的歌曲。
开篇引用屈原的《楚辞九章·哀郢》,刀郎以古韵沙哑地吟唱:“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
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解作白话文是:离开了故乡而去向远方啊,沿着长江
夏水四处流亡。走出郢都的城门我悲伤感怀啊,就在甲日早上开始远行。
他用富有磁性的歌声唱着离乡的沧桑:“该死的风花雪月/是让我如愿的感觉/蹉跎的无知岁
月/是年少的号角佝偻的骨节/陷落的古城不归的河/我最后的天际/忧戚的母亲祈祷着/孩子的远
行/少年的梦啊 入暮的云烟/都裹着殓衣归来/那背乡离土的憧憬/是光阴的遗骸/穷困的富贵 卑
贱的荣华/深谙囹圄的人啊/怎么就忍心对你唱/这满身鞭痕的年华。”
中段开始激情地倾诉:“我只能在没有哀愁的梦境里回来/我怕你亲吻我脸庞发现我满眼悲
悔/我怕你追问离去的父亲/你年迈的孩子/我怕我见到你我会愧对原来的自己。”
后段意境深远、充满情感,低回地缅怀过往时光:“少年的梦啊 入暮的云烟…… 怎么就忍
心对你唱/这满身鞭痕的年华/我只能在没有哀愁的梦境里回来/我怕你亲吻我脸庞发现我眼里
的泪/我怕你问我为何丢失了年迈的父亲/我怕我见到你无言面对原来的我。”
结尾部分引用屈原《楚辞·远游》,他以抑扬顿挫的唱腔悲吟:“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
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译成白话文:联想起天地的无穷无尽,哀叹人生的坎坷苦
辛。过去的事我没能够赶上,未来的事我更难以知闻。道尽了尘世的浮沉。
刀郎唱的仿佛是每个人的故事。这首歌用的虽是词牌名,但是歌里并没有“美人”。唱的是
故乡,是年少的离家,是年迈的父母,是颠沛而执著的梦想,是遥远而坚韧的远方。
歌曲所引用的楚辞和歌词的谱写具备极高的水准,要听懂其中的含意是有些难度。刀郎能
表达多维创新,时空来回切换,反差参与变奏,在谱曲、作词、吟唱的分寸之地,他信手拈来
、一气呵成,不留痕迹而匠心独运,功力可见一斑;《虞美人·故乡》广获好评。

舆论显示,西方音乐界对刀郎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堪比“歌王”迈克杰逊,比肩美国音乐教
父鲍勃迪伦。我们也看到,刀郎满怀着对国家、民族音乐的热爱,《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
唱会的成功及广受欢迎,说明中国音乐有走向世界的趋势。40年来,西方潮流引领世界乐坛,
日韩韵味影响东亚演艺界;而今,是谁将代表音乐界的最高成就呢?
刀郎的歌饱含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满是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他把唢呐、二胡、琵琶、
古筝、三弦、南箫摆上世界舞台,他的音乐作品风靡国内并在海外流传;刀郎能不能用乌鲁木
齐的雪、罗刹海市的驴、楼兰的沙、故乡的梦走向国际歌坛?我们拭目以待。

【死里逃生记】

谢绍勇

人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被顽疾逼上了绝路。本人有幸是奈何桥前的回归者。
话说1988年,我在悉尼例行的验血检查中被发现是乙型肝炎菌的带菌者。此菌遗传自母亲
,运行于血液,不能消灭,只能控制。于是专科医生给本人开出处方药物“Lamivudine".,连续
服用了数年,相安无事。
光阴荏苒,很快到了2002年,该专科医生见控制效果不错,以为大功告成,忽然叫停服药
,四个月后再去复诊。就在该年的八九月份CT检查中,发觉我患了末期肝癌,肿块达到8cm长
,即拳头那么大,简直是晴天霹雳,不敢相信,令我一家人的情绪低落至冰点。
专科医生此时只好将我介绍给悉尼王子医院做切除手术。十月某天,医生将我的肚皮切开
近30cm宽,但腹水严重,全身肿胀,不宜切除,为免即时死亡,又将我的肚皮缝合,送回病房
休歇。我的内人和儿女被告知:我只剩下两个月命,顿使泪流满襟,不知所措。远在新加坡的
媳妇还带着我的才满月的孙子飞过来探望我,以为是见最后一面了。
在离开医院那天,悉尼癌症中心主任史蒂芬教授(professor Stephen Clarke )带着一群学生到
我床前授课,临走前拍拍我的肩膀说:对不起!我这里没有什么药可治了,希望你找些中药,
或可救你一命,但我不知那些中药好,要靠你和家人去找。
回家了之后,我查遍这里的华文报章,寻得三位名气压人的中医,如 "清宫御医第四代"、"
广州军区肿瘤科主任",又"河南省xx大学客座教授"等。头一位“中医”根本就摔手拧头说:你面
对现实吧!第二位和第三位中医开出的药方都含有"参"字,附带十几味药材,我服用七八剂,
不但没有起色,反而发烧,最高去到39.5度c。本人唯有打电话去询问究竟,获答复道:治癌
要先补身强体,否则你无力与癌细胞抗争….最后我因体温过高,把这些药材都丢掉了。事后才
知道他们是一派胡言。
也许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此时,香港一位老太找邻居要了一本药书《阿乐珍藏秘方》寄给
我,并告知此书的药方治好了邻居一位患了末期肺癌的教师,要我耐心阅读。
本人在书中找到了三条治肝癌的药方,分别是"十二.味方" ,"十味方",和 "八味方"。我先
服用的是"十二味方"。服药后三、五天内,腹泻不止,每天五、六次;排出都是偏绿色的,如
同鸭粪般的粪便,有别于常态,所以心里有些忐忑,翻开药书再看,才明白这是排毒,五、六
天后已恢复正常。本人用三条药方轮流服用,每三周便休息两天左右,然后换另一药方再服,
如此经过了近三个月,全身水肿消失,人觉轻松,胃口也开了,可出门散步。 此情此景更增
强我服用中药的信心。回想人生拼搏,若不敢试药,只有死路一条,勇敢一试,或有生机。在
没有中医诊症下,我继续服用那些"秘方"药,捡回一命,取得初步小胜。三个月后,再去悉尼
癌症中心复诊时将史蒂芬教授赫了一跳,他用难以相信的目光看着我,问我吃了什么药,我说
是依足香港一本药书的单方服用中药。他高兴地叫我在诊所的走廊来回走一轮看看体力。然后
安排我下一步到Concord Hospital

去做仅此一次的标靶注射,直接将某种放射性药物送到肝癌的部位,辅助消灭癌细胞。我相信
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往后的日子,我继续服用那三条"秘方",也服用乙型肝炎的西药Lamiwuding., 是相隔两小
时服用的 ,直到2009年,照CT显示癌症肿块完全消失了,中药再不需一直服用了,只是两三
个月买几包来服用,以巩固疗效而已。
可以一提的是,重温古典诗词,令我沉醉其中,忘却了苦痛。本人在2006年参加了悉尼诗
词协会,会员百余人,互相学习、切磋、创作,每年的节庆如元旦、端午、中秋、春节等都有
庆祝活动,我能参与,自得其乐,莫谓桑榆晩,吟风正滔滔,确实减轻了我对癌症的心理负担
,相信对战胜癌魔也有帮助。
直到目前,本人每半年还到 王子医院去验血,作超声波探测等检查,肝癌肿瘤仍然是零

这里须要申明的是,我能活到今天,与妻、子、女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我的妻子义无
反顾地为我熬煎了七年的中药,这是她意志和毅力使然。我的儿女都在新加坡工作,他们定期
寄灵芝胶囊给我服用,一有空便飞回悉尼探望我,或带我和妻子到世界各地旅游,他们的举止
温暖着我的心。
另外,必须告诉读者们,《阿乐珍藏秘方》写道,癌症亦是炎症之一,切勿作滋补治疗,
因为滋补能使癌细胞成倍增长,病人离死亡更近。此供参考。其实本人的康复也算是中西医相
结合的成果。
印华文艺[硕河桥]的李女士将本人治癌的过程,比喻为"不怕死的精神","中药的神奇"和
"诗词疗伤"三位一体的结合,非常恰当和形象化。谢谢李女士!
篇末,须感谢赠我《阿乐珍藏秘方》的吴老太及其女儿。更须感谢为我劳心劳力的各级医
生。谨此祝愿世上病患人,坚定意志,早日康复!祝大家金蛇年健康快乐,万事胜意!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