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YD   505(20250426)

丹戎峇莱之旅 (三题)

吴振钦 (新加坡)

海边夜市

入住21吉里汶酒店

推开玻璃窗

马六甲海峡就在跟前

下午五点左右

摊主陆续出现

推车打造的流动摊位

犹如一条巨龙

与海岸线争长

夜幕低垂

摊位的电灯先后放亮

我和老伴沿着海边

走过一摊又一摊

摊主售卖的物品

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水果、饮料、道地美食

还有日用品和零吃

不见人潮

电单车骑士三三两两

偶尔也有汽车停下

顾客坐在摊主摆放的凳子

填饱肚子,满足味蕾

一些顾客直接把食物拿走

我们品尝一个大芒果

一份炸鸡翅

一份煎饺子

找个机会与摊主寒暄

聆听对方诉说生意难做

宁静的图兰岛

没有码头停靠

二十余人乘坐的摩托艇

直接驶向洁白的沙滩

船夫以两条长木板

让大家落脚下船

图兰岛尚未广为人知

岛民亲切热情

立马送来一个个青色的嫩椰子

欢迎我们的到访

电单车拉动的车厢

一趟只能运载六名访客

绕岛一圈

穿梭在绿意盎然的村道上

见识民房的朴实与自然

临海的木亭简陋

马来妇女也能坐在一起

谈天说地,悠闲自在

母鸡带领一群小鸡

在草地上忙着啄食

另有几个孩童

浸泡在海水之中无忧无虑

时而有海风轻拂

椰子树下

暂且抛开峇莱市区的喧闹

感受午后小岛的宁静和原始

 

参观养鱼场

摩托艇放慢

缓缓地靠近养鱼场

数条大黑狗迅速冲扑过来

对着我们张牙舞爪

鱼场主人及时赶到

喝住狂吠的黑狗

鱼场分割成众多方形的鱼塘

鱼塘上,木板纵横交错

我们穿行其间

无不聚精会神,小心翼翼

鱼场主人及其助手

拉起一张鱼网

网里尽是肥硕的金目鲈

水中活蹦乱跳

溅发出朵朵水花

鱼场主人一番好意

捞起活生生的金目鲈

以优惠价让购买者带走

后记 :印度尼西亚的吉里汶岛(Karimun Island) , 位于新加坡西部,乘渡轮约一个半小时可抵达。丹戎峇莱是岛上的主要城市,图兰岛( Pulau Tulang ) 是其周边的一个小岛。

———————————————————————

选择错误

绿茵(越南)

就因为

走错

所以溃不成军

想不到

一时失策

导致

毕生遗憾

谁叫你忘记了

一句老土话

三思

所以

追悔莫及

———————————————————————————-

翻动尘封的记忆

张雅芳(马来西亚)

 (一)寻人

生命中,总有一些人,一旦走入我们的生活,就再也无法忘记。

前两年,我收到了来自新加坡作家寒川文友的一则信息。原来,他在美里参加“第15届亚华作家代表大会”后,特地来到古晋寻找他在70年代与他一同毕业于南大中文系的老同学——何汉松先生。然而,尽管他早已来到古晋,却始终未能与何先生取得联系。

六年前,寒川通过朋友提供的电话号码与何老先生取得了联系,两人通了电话,叙旧,但因为相隔甚远,始终未能相见。如今,这个电话号码似乎已不再有效。寒川文友提到,何老先生曾在古晋中学任教,于是他决定尝试联系我,看看我是否认识这位曾经的老师。我想着,既然何老先生曾在古晋中学执教,凭借校友和校董的资源,应该能找到他。外子告诉我,何汉松曾是他的老师,两人有过一段师生缘,但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我于是将寻人信息发布到朋友圈,也请副校长通过校董会的前辈们帮忙寻找,觉得这样一来,成功的机会应该会大一些。信息一传开,提供的联系方式仍是六年前的住家号码,只是无人接听。寒川文友感到些许失落,同时也心生遗憾。

最终,命运似乎垂青有心人,副校长传来消息,他终于联系上了何家。当我将新的手机号码交给寒川文友时,他激动得连声道谢。而此刻,我的内心也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生命,本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别离与重逢。可他们的离别,却足足长达了51年——整整半个世纪。生命或许充满遗忘与新开始,但彼此间的情感从未被遗忘。我深信,有些事,一旦发生,便会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二)乐聚解相思

第二天早晨,在何老先生家人的安排下,寒川文友与他终于相见了。当我看到寒川传来的那些温馨照片,还有他在脸书上分享的重逢喜悦,心中涌起了满满的感动。何老先生依然精神矍铄,虽然行动有些不便,但他的眼神依旧那么坚定、温暖。几张照片中,那份跨越岁月的情谊悄然流露,仿佛时间从未改变他们心中的情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寒川的心中重新扬起了风帆?我确信,那正是那份真诚与无尽的期盼,它们轻轻托起了他心中的希望。音起念故友,乐聚解相思。那一刻,真的是无比美好,仿佛时光都在这一瞬凝固。

当我与寒川文友相见时,他迫不及待地递给我手机,向我展示他们见面的短视频。51年,整整半个世纪的隔阂,终于在那一刻化解。重逢的场面让我感动得无以言表。每一张照片,都在诉说着他们珍贵的友情和漫长的等待。寒川文友感慨地说,这一趟来古晋,真的不虚此行。听他讲述当年那段岁月,我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他的话如此打动我,因为它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image.png

左起:寒川、何汉松、何夫人、何公子、寒川夫人

(三)忆起巴干的人与事

其实我也有想要寻找的人。当年我念完中六后,曾经申请当临教。后来,我接到教育厅官员的来电,说我被派去巴干(PAKAN)小镇担任临教。家人一度反对我一个人去巴干,主要是那地方太偏僻,离住家又很远,不能每天来回,而且那个地方居民以伊班人(IBAN)居多,听说那没有华人。当时,左耳听到劝诫声音,叫我不要去,右耳听说什么伊班人会下降头,简直是吓唬我。当时,我一个小姑娘,义无反顾,毫无畏惧,拎着行李箱,上了巴士,在一条崎岖难行的黄泥路上向巴干镇前进。我不怕,那是因为在中六那两年,自己曾在寄宿学校度过一年余。那段时间,我跟伊班同学混得不错。我很多室友都是伊班族群。在宿舍里,我们一起温习功课,一起美化宿舍,一起拔草,一起围着沙笼在水池边打水洗澡,再说班上也有好多个伊班同学,我们相处融洽,感情甚好。

巴士摇摇晃晃地在黄泥路上颠簸了一个小时多。司机告诉我抵达巴干国中(SMK PAKAN)了。他指着,学校就在山顶上。我拉着行李箱,沿着小路走上山。意料之外,学校环境清幽,与世隔绝的感觉让我心生宁静。。跟校长报到后,得知教师宿舍没空房了。在校长的介绍下,我住进了一户华人家里。那是巴干唯一一户华人家庭。就在学校山脚下。他们夫妻俩,看到我拖着行李箱,也已知道我的来意,热情地迎接我。他们那真诚的笑容让我倍感温暖。于是,Apai Alam 和Inai Alam走进了我的生活。我万万没想到,我中六的几个伊班同学也在这里租房间,也在巴干国中担任临教,太巧合了。我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孤独。世间的事,往往是命中已注定,冥冥之中的安排,永远是最好的。我是这样认为。

Apai Alam 和Inai Alam安排我跟他们的小女儿阿凤一起住一间房。由于,我教下午班,所以早上时间很得空。除了备课就是协助Apai Alam 和Inai Alam做家务。身为福州女,从小跟着父母兄姐一起学习,不仅家务做得好,小孩也顾得好,炒饭煮菜对我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样样可以做得人见人夸。于是,我成了Apai Alam 和Inai Alam的好助手。那时,学校食堂是他们管理。一大清早他们就开工了。反正我也习惯早起。看到他们忙着做包子,炸糕,油条等,我总不能袖手旁观。我主动加入他们的行列,协助炒饭炒面,然后进行包装工作。他们把食物送去食堂开卖后,我在家帮忙清理厨房,边照顾他们的小外孙女。那是他们大女儿“阿兰”(Alam)的孩子。由于在外工作,把孩子寄放在Apai家。他们夫妻俩经常笑嘻嘻地对我说:“自己的女儿都没有这样贴心,我们已经把你当女儿了。”这话从Apai Alam嘴里说出来,我特别幸福。他们的小女儿早上上学,当然帮不到他们。于是,我就成了他们的得力助手。

周末,他们会骑着摩托车载我去巴干市集逛逛。说真的,市集里都是伊班人。看到我们,都会笑着打招呼,问我哪里来。Apai Alam 和Inai Alam跟这些伊班人已经混得很熟悉。有时,Apai Alam会开着摩托艇,载我和阿凤沿着河流去采竹笋。巴干的生活是如此宁静而美好。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写意。每一次回家,他们都会特地烧猪肉,还有采摘各种水果给我带回家。我虽然只在巴干待了三个月,但这片土地上的风情,和那对夫妇的真情,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底。

然而,命运的车轮总是无情地转动。那一次,接到师训学院录取通知书,心情很沉重。我舍不得巴干的人事物。但我知道,为了前途,我必须离开这个让我留连忘返的地方。Apai Alam 和Inai Alam送我到巴士亭等待巴士时,千声万声交代“有空,一定要回来巴干”。三个月多他们对我关怀备至,吃住都免费,不收我的房租和伙食费,还塞了一封大红包给我。在我踏上巴士的瞬间,心如刀绞,我舍不得他们,也舍不得那片土地。我的脸颊湿透了。巴士缓缓驶离,他们在远处不停地挥手,而我心中默默许下誓言:若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回去看望他们。

几年后,某次大嫂载我回巴干探望他们,恰逢龙眼季节,Apai Alam 和他儿子带我们去果园采摘。我以为这一切会继续下去,可命运的安排让我们各自天涯。离开家乡后,我在雪州生活了整整12年,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每一次回家都匆匆忙忙,加上没有交通,更没有机会再回到巴干。

直到去年年初,回乡时我坐在外子的车里,走遍了多个婆罗洲的小镇。时光荏苒,我口中却依旧念着“巴干”这两个字,心里挂念着那片土地和那对温暖的夫妻。可惜外子似乎并未理解我内心的深情,他并不知晓那片土地承载着我与Apai Alam 和 Inai Alam之间深深的情谊。即便如此,我的心依然未曾改变。我真的很想回去探望他们,看看巴干是否有了新的变化,看看那些曾经带给我无尽温暖的人是否依然在那里。28年匆匆而过,许多记忆在时光中渐渐模糊。时常我会想,如果有一天真的有机会再与Apai Alam和Inai Alam重逢,他们是否还记得我,那个曾在巴干小镇与他们一起度过温馨时光的年轻女孩?

人的一生,总会在乎某些人,某些情谊。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些人始终占据着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时光虽然带走了很多,却永远带不走那些最温暖的记忆。那份情谊,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与守候,偶尔被翻动时,可以回忆,可以获得温馨。

(写于:25.01.2025)

image.png

28年匆匆而过,  许多记忆在时光中渐渐模糊。那份情谊,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与守候

(因原  摄供)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