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园地》499. (2025.2.15)

蛇话
王涛(马来西亚)
我是蛇,我又回到人间
我愿化作悬挂的鞭炮
舞动春天的希望
我曾经在远古罪不可赦
我落入地底
我蠕动爬行
世界因我而愁苦
人类因我而堕落
我看见没了良心与良知的人类
诈骗诡谲
国与国战争不息
百姓哀嚎连天
我以为我会高兴
直到鲜红的玫瑰
绽放春寒料峭的芬香
惊醒了我,撼天震地
春雨洗涤吧我的被诅咒
这地球,所有纷争我愿卷走
人类与森林与飞禽走兽与海族
处处和平,每一座城市
让书法家挥毫泼墨我在里头
走笔悠然,展现艺术之美
展示我是一条
无毒而善良的蛇
从年头守护到年尾
我像高铁腾飞拉近
人与人之间的爱
在春雷大地中
健康漫游而又相濡以沫

———————————-

覆阴
叶彤(马来西亚)
12月的天
蹲在朦胧的雾里
走入野林它绿得太沉
风衔着花絮的芬芳
诱你涰饮它的体香
这欉林举起苍松
插在云端
你知道这是他的手臂
在护着一只独飞的云雀
走出小径弯弯的脊椎
听淅淅沥沥的雨声
滴滴答答
路在护你
匆匆的足音
(1/1/2025)

——————————

浅草寺的 “不肯去观音”
林素玲(菲律宾)

 

  东京最古老的寺庙雷门浅草寺是游客必游览的其中一个景点。一早搭银座路线地铁转浅草站来到此地,游客和当地人很多。整个区很热闹,有的摊位排队购买饼乾,许多当地人,有的穿着学校制服,也觉得奇怪,当地人为何也喜欢去买那些食品?店铺如文化街,创意的佈置以及名字。几家卖草莓串或类似棒棒糖的年轻人较多,看来日本当地人喜欢吃草莓。
  到了浅草寺门口,又看到人们排长龙,以為需要买门票进入,原来是為了与入门的一个大“雷门”拍照。看上去是一个巨大的大红灯笼形状,上面写了“雷门”两个字。拍照的人往往摆了很多姿势,一组分个人拍、团体拍,进度很慢,需要等很久,我们也就没有去排队拍照。在旁边随意拍之后直接进去。
  经过雷门之后,有宝藏门、五重塔供奉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然后就是该寺本堂,供奉观世音菩萨,也有供人抽籤。我们简单问讯巡礼,寺院绕一圈后就去周边许多商店逛。
  这座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寺庙也有它的故事,每年参拜人数超过三千万人,因此人潮并不都是游客,更多的是香客、信徒。据说在这边缘地带,短草地比其他地方的草浅和稀疏,固称为浅草。有两个捕鱼的兄弟,无意间在水中捞出一尊一寸八公高的小雕像。捕鱼捞到这石头,不能吃,没用便扔回海里奇怪的事情是无论他们移到别地,还是会捞到这观音像,只好把它带回家给地方官上师中知。当晚村子周边长出千棵松树,天上出现一隻金鳞龙盘旋。上师中知便将自宅建成浅草寺供奉观世音菩萨。感觉这故事与 “不肯去观音” 有点相似。
  雷门全称是风神雷神门,多次遇灾难重设立,目前大家争着拍照的是松下电器(Panasonic)创立者松下幸之助捐献的。
  松下幸之助的名字除了全球商业界皆知晓以外,在读书会也曾听到,他的《走过来的94年人生 “道” 》勉励人们勤奋向上。他提倡的“PHP精神” (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希望透过繁荣达到人类的和平与幸福。
  供奉 “不肯去观音” 的浅草寺,如今还有PHP精神的雷门镇守,希望佛度有缘人,大家和平幸福共荣。

——————————————-

忆阿潮
李永康(新加坡)
       黄昏途经新加坡河加文纳桥见到五个孩童跳水的雕塑,早期甘榜水上生活情景马上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国家独立之前,加冷盆地是一片红树林沼泽地,一条长长的羊肠小道,两边都是简陋的浮脚楼木屋,每天潮起潮落,当涨潮时,河水清澈,村里的孩童会往河里跳, 孩童们看似天生都爱游泳. 当年本地少有公共游泳池,孩童们都爱到河边戏水,因此不幸溺水的下场时有发生!
       60年代某日,村里来了一对姐弟,姐姐叫金珠,弟弟叫阿潮,与我同龄,这对姐弟是从印尼某个小岛过来,就住在我家隔壁,两姐弟相依为命,阿潮个子矮小,笑起来嘴巴像弯月,他爱赤裸上身,只穿青色短裤,非常顽皮好动,像只小猴子, 他乐于助人,很快的成了我的童年玩伴,常到我家玩到半夜才回, 总之村里流行什么玩意儿他都有份,特别喜爱玩水, 也学人跳水. 姐姐教导严厉,重视教育,送他到南洋丹诏学校上课,可是他无心向学常被姐姐鞭打,打到手脚伤痕累累,很可怜!  有几次他跳进水里差点被’水鬼’抓走幸好被人救起,救起时他还嬉皮笑脸,真拿他没办法!
       1965年10月,国家刚独立不久,随着加冷盆地填土工程的进行,木屋区正在拆除,四处一片狼藉. 阿潮不顾危险,搜集电线内的铜丝拿去卖赚点钱,有一回还差点触电,幸好检回条命.
       11月初,我家被拆迁了,搬去住组屋.  两天后的早上突然见到阿潮站在家门口向我们招手,父亲打趣地说: 潮先生进来坐,不料他却微笑说不必就迅速走了. 又过了两天意外传来阿潮在村里的木桥下溺水的死讯!  阿潮的死,最伤心的是他的姐姐金珠. 唉! 潮来潮往,阿潮短暂的人生,转眼间快60年了! 他无法看到国家繁荣的景象! 假如现在他还在世已是立国一代的老人了.           

Screenshot_20241231_110547_Chrome.jpg

特别喜爱玩水, 也学人跳水

———————————————–

南山以北

梁静(泰国)

我在曼谷最怀念的是南山。

杜甫“客行新安道”所经过的新安,是我的家乡,距洛阳城50里。诗中写到的“白水”是穿城而过的涧河,“青山”有可能指县城北面的慕容山,因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屯兵于此而得名,也有可能指慕容山西边的铁塔山。铁塔山上原本有铁塔一座,抗战时期为防止日本军机轰炸而被拆掉。或者也可能指县城西南方向的郁山,古称微山。

在慕容、铁塔两山脚下,与涧河不即不离,蜿蜒而来的310国道新安段,在崤函古道北道线路基础上修建而成。这条道上,从古至今,白云苍狗,行役如流水未曾中断过。儿时,我就住在离它很近的小学校边上。但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公元759年的春天,杜甫曾沿此道一路西去,于夜幕低垂时,行至石壕村歇脚。如今,无数春天过去,村子与车辙尚在。

我在慕容山脚下度过童年,但我爱上的第一座山却是县城南面的南大山。小学五年级时,全家搬到了父亲单位的家属区。那是一片密匝匝的平房,集居着陇海铁路沿线的铁路工人家庭。每家院子里几乎都有一棵梧桐树。清明前后桐树开花,我喜欢在树下捡起新落的花朵吮咂它的清甜。只有一个叫宁檬的孩子,他家院子里长的是棵无花果树。有一次,我和邻居艳红偷偷爬上了这棵小树。当我猫在它瘦弱的树杈上提心吊胆张望时,一回头看到了南大山。那时候,我的世界里还没有南山,只有这座像母亲身体的线条一样柔和舒缓的南大山。那时候,我当然也不可能知道,此后不管我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着它的轮廓。

在洛阳工作时,很多年一直住在洛南新区。洛阳盆地位于黄河、洛水与邙岭、熊耳之间,曹植“步登北邙阪”向南所遥望的熊耳山,也就是洛阳的南山。晴好的日子里,尤其傍晚时分,在洛龙区的开阔地带驻足往南看,从新建楼群的间隙,可窥见南山的身影。它并不高大,也不婀娜,很像一段在平铺直叙中微微起伏的日常生活。但我每次见它,都会怦然心动。

这座矗立在晨昏之间的身外之物,是中国人精神世界里那座大写的山。于我而言,南山是无数山叠合成的一个词。不管它在哪个村庄或城市的南面,在哪条河的南岸,这个词一旦被读出来,一种春和景明,一种秋高天旷,都会悠悠浮现于眼前。

这就是“南山以北”的来历。

可事实上,自打我离开故乡去外地求学后,大多数时候我都生活在没有山或看不见山的地方。后来,又在一个个只见草长不见自然的城市间游移。那时候,我喜欢开玩笑:“如果出门见到山,我的脾气会更好些。我会与恋人和朋友一刀两断,到山上去砍柴,从南山一直砍到北山。”但也正是在那时候,“南山以北”的处境第一次对我说话。

南山像一位老人,在现代的门槛边上一觉醒来:原野上道路分岔、阡陌纵横,而远处城镇林立,曾经的海市蜃楼越过海岸线走上沙滩,走向人群,吞没了人群,只有摩天楼和摩天轮高过了山顶。但老人并没告诉我,这处境是现代中国人难解的悖论,时间的钟摆会加速摆动,在离乡与寻根、在路上与星辰暗淡、永恒的寄居与无处安放的灵魂之间加速,失重,裹挟一切。

时间快进到现在,与大多数人一样,大部分时间我只是存在于网上,对着电脑屏幕感受秋收冬藏,呼吸虚拟世界雨后潮湿的虚幻感。作为生存处境的“南山以北”,似乎连时空的边框都消失了。

可令我惊讶的是,南山还在。那位曾经对我说话的老人,从日落酒店的躁动中,从万马奔腾机器轰鸣的盲音中,从云端、电线杆、地铁站、废弃的厂房,从时代的洪水猛兽中,艰难地挪动步伐,在淹没一切的物质世界里找到了我们。陶渊明并没有看见他,南山无法被任何人看见。他们的相遇是一种互相找寻。

2019年岁末,我回了趟老家。从洛阳城西谷水客运站乘坐城乡快运,沿老310国道先到新安县新城。然后从新城区步行往南,过了北京中路立交桥,再沿新修的涧河公园走到蕨山村。村里的老人们在一个朝南的大门外扎堆晒太阳,那时候刚过正午,冬日暖阳正和煦地照在南墙上。过了蕨山村,道路右边出现了一大片新建的厂房。一个大型钢铁厂挨着一个铝厂和一个陶瓷厂,奇怪的是厂房里一个人也不见。继续往南,就到了郁山脚下。

我是来土古洞村寻找石默溪和白超垒的。这个小山村由来已久,古迹颇多,因土窑深处有藏兵洞和运兵通道而得名。沿山路一直往上,在秋收后放荒的农田中间,不期而遇两处高大建筑,一个水上乐园,一家温泉酒店,均为土古洞村的集体产业。酒店在山路右侧,路左正对着有一家农贸市场,再往前是一座毛泽东纪念园,进村的小路就在纪念园对面。我根据路边指示牌,找到了通往白超垒的山路。新建的民居都集中在这一片向阳的山坡上,整整齐齐,三五成行。传统村落和老屋则在谷底,少数用于展示,多半已废弃。从午后被照亮的新居旁走过,空气里除了北方农村惯常的气味,还有一种大棚草莓正在寒冬开花的清甜和明朗。

来到白超垒前面时,太阳已经西斜。在这座乱石垒砌的古代军事阵地前,我难以读出历史、战争或者人性。但杜甫有可能从这里走过,听到过青山的哭声。离白超垒不远,有一片萧瑟的小树林。太阳继续下沉,只剩孱弱的冷光照在林边的一小潭水上。水面薄冰漂浮,在背阴的地方,冰片破裂,切割着乌青的树影和云影,拼凑成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和不成图案的图案。我不知道这潭水是不是石默溪,但我找到了我要寻找的。

在曼谷这个多雨的八月,我知道我还会继续寻找。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